二、队伍建设在曲折起伏中不断发展壮大
党员队伍在90年的发展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起伏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党得到较迅速发展,到1927年时已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近5.8万名党员。但大革命失败后,党员发展出现了唯一的一次负增长,白区党员损失殆尽。党的六大也不得不在莫斯科召开。抗战胜利后至解放战争,党的方针政策赢得民心,因而又获得巨大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达到448.8万名,约占当时5.42亿总人口数的0.83%。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党在社会各组织、各阶层群众中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上升,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思路下,党员队伍建设获得了大发展。按照中组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和2007年十七大的7239.1万名相比增长了10.9%。与此同时,党员的职业、学历、年龄、性别比等继续得以优化,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是基层一线党员数量明显增长。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充分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党员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向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倾斜。2010年,共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139.5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4%,比2009年增加4.7万名。其中发展工人党员19.8万名,发展农牧渔民党员60.3万名,发展农民工党员3.9万名。这表明,党在基层、一线群众中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认同感,工农党员也始终是党员的主体力量。
二是高学历和年轻党员数量稳步增长。随着中国共产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升,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的增多成为党员结构变化的显著趋势。截至2010年底,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977.5万名,比5年前增加758.5万名,占现时党员总数的37.1%。35岁以下的党员1951.1万名,比5年前增加259.2万名,占现时党员总数的24.3%。青年和大学生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他们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类党员的增加,使党增加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充满活力。
三是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的增多,使党员结构更加合理。2010年底,女党员达到1803万名,比5年前增加373.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5%。少数民族党员533.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6%。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