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什么?(2)

李慎明: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什么?(2)

第三,人主要是指“现在式”存在的人,但也兼指“过去式”和“未来式”存在的人。一方面,我们当代人不能仅把自己当作具体、现实的人,而把“老祖宗”当作抽象、虚幻的人,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人类文明是历史的产物,是代代传承的结果。没有“过去式”的人的浴血奋斗、艰苦创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继续创业的物质基础。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要发扬革命传统,“不忘老祖宗”。从特定意义上说,以“过去式”的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历史,珍惜前人给我们所创造、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决不能“崽卖爷田心不痛”。另一方面,我们当代人也决不能仅把自己当作具体、现实的人,而把子孙后代当作抽象、虚幻的人,这会淡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断子孙路。我们既要在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续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重视承接历史。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指一切人更不是其中的少数人。在阶级或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绝大多数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则是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如果以这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本,就必然会牺牲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一点十分重要。在阶级或有阶级社会里,我们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是为了将来能为一切人和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而过渡。当然,这需要一代接一代长期、艰苦的奋斗,而决不能重犯20世纪“大跃进”时急于过渡的错误。

为进一步弄清人为什么而活着,让我们对比看看有的人与革命先烈们的不同活法吧。

有的人把活着本身当信仰,奉行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为了活着甚至不惜作叛徒、汉奸、卖国贼。而曾任中共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蔡和森同志1931年6月间被原先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叛徒顾顺章出卖,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最后他的四肢被敌人用几个粗大的长钉钉在墙上,敌人还用剌刀把他的胸脯戳得稀烂,他仍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6岁。

有的人把吃好喝好当信条。而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同志和他领导抗联部队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后来,他被叛徒丁守龙出卖、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侵略者丝毫无法理解杨靖宇在完全断绝食物的条件下能坚持抗战一年之多,最终解剖杨靖宇遗体,看到的却是“胃里连饭粒都没有”,只有野草、树皮和破棉絮。牺牲时年仅35岁。

有的人为金钱而活着。而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彭湃,出生于有名的富有人家。他当众把自己家族分得的田契全部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后投身革命。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是公正的。凡是个人理想信念行动与历史进步方向相一致的,他的生命就融进了历史,获得了永生;凡是个人的理想信念行动与历史进步方向相悖的,这就是历史的歧路,直至被历史所淘汰。党和新中国永远铭记着蔡和森、杨靖宇和彭湃等同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蔡和森、杨靖宇和彭湃同志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出卖他们的叛徒却永远被历史钉上了耻辱柱。

有人贪赃弄权甚至不惜作叛徒、汉奸、卖国贼从而“享受人生”,并认为这些劣迹和罪过将会随着自己的逝去和时间的风尘而变成雪泥鸿爪甚至永远无从知晓。我们承认,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沧桑,一些历史细节将可能会被永远湮没甚至是歪曲篡改,殊不知,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观其大略常常无需繁多琐碎的历史细节,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所作所为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将无任何可能逃遁历史对其的审视,越是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功过是非,人民和历史会最终将其辨析并记载得清清楚楚。

人为什么而活着?说到底,是个信仰和世界观问题。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权力观、地位观、苦乐观等等。正确的理想是生活光辉灿烂的太阳。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在革命时期一个信仰,勇于牺牲,而在执政和建设时期是另外一种信仰,大捞金钱。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必须破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曾争论了几千年,还会长期争论下去。持人性善者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的或向善的,只要唤醒所有人的良知,依靠人的善的本性,就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无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制度来管理。从古到今持人性恶论者则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自利,国家设计出严格制度防范人为获取私利危害他人即可;但也有的人认为,既然人的本质是自利,那么作为特定阶级和集团代言人的本质也是自利者,他们在行使权力时亦会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特定利益的政策和法规,以强迫别人执行。因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天然合理、万古长存。这实质是想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引入人类社会并固化。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人就是理性的经济人,也就是说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利己的。性的善恶,这是道德范畴的东西。毛主席早在1943年就指出:“道德是人们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映,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这就是我们的善恶论”;“当作人的特点、特性、特征,只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自然性、动物性等等不是人的特性。人是动物,不是植物、矿物,这是无疑的、无问题的。人是一种什么动物,这就成为问题,几十万年直至资产阶级的费尔巴哈还解答得不正确,只待马克思才正确地答复了这个问题。即说人,它只有一种基本特性——社会性,不应说它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动物性,一是社会性,这样说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论,实际就是唯心论”;“自从人脱离猴子那一天起,一切都是社会的,体质、聪明、本能一概是社会的”,“人的五官、百体、聪明、能力本于遗传,人们往往把这叫作先天,以便与出生后的社会熏陶相区别。但人的一切遗传都是社会的,是在几十万年社会生产的结果,不指明这点就要堕入唯心论”。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善还是恶,都是当时人们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映。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人类的历史至少已有二百万年,人的一些生理特征则是这几百万年其祖先基因遗传的结果,但这都是人们现实社会性或历史社会性的反映。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人性和社会性,而只有具体的人性和社会性;在阶级或有阶级的社会里,人性和人的社会性又往往具有阶级性。历史上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们关于人性和人本质是什么的看法和观点,基本上是沿着人性的善恶性质和人性异于其他动物的方面特点来思考的。而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把人的本质放在一定的社会中来考察,从而指明了正确的思考路径。人有善恶之分,甚至在一个人的身上既有善又有恶的表现。但这都不是人的本质或天性,而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或体现。所以,我们既不主张性本恶,也不主张性本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之间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人们的自私心理,是随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私有制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这一观念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相当长的时段内,具有它的进步性一面,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它的局限性和腐朽性一面便逐渐充分显现出来。它不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有的,因而也不会是永恒的。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全面的进步,随着公有制的最终全面的确立,人们的自私心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则必然会最终被消除,这就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否定之否定。现代生物学并没有找到被公认的充分证据,证明人性是天生自私的,就如同人的皮肤色素是遗传而不可改变的一样。观察动物界不难发现,不是所有的动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自私的,恰恰相反,许多动物有很强的群体性和利他性。比如,森林中蚂蚁群遇到火灾时会迅速集结成球,滚过火区,集结在球体表面的蚂蚁都会“壮烈”牺牲。小小的动物蚂蚁尚且如此,我们这一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能如此。我个人认为,人至少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很自私。“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第二种人可能常怀公心,经常考虑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但在公私发生冲突之时,有时可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种人就是具有共产主义品格的人特别是合格的共产党人。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个人利益,但当公与私发生矛盾时,公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我们那么多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能说这些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吗?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实质是私有制观念的产物,应该说同时也是维护私有制的理论基础。我们决不赞成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观点。如果这种观点成立,至少你无法解释伟大的母爱,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几千万的先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我们的今天幸福生活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作出的壮烈牺牲。决不要小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正是这一观点,正在强烈地腐蚀部分干部群众;也就是这一观点,把我们的一些人甚至党的高级干部送进了监狱。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在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同时,确实有忽略个人利益的现象。但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决不能重蹈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覆辙。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