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介绍第二个节目,梦幻五环。我比较喜欢的五环,一是雅典五环,他是一个火种打到水里燃烧出一个五环,很壮观,但是中国的艺术家其实不佩服,我们都知道水火不容,让水火相容是悉尼奥运会发明的,悉尼奥运会发明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至今都有一个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融合的问题,所以他在最后一棒运动员一定土著人,他在水中点火就是要让水火相容,这个五环的方式我是比较喜欢的。还有一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五环一百多个人骑着马,每个人举着五环旗,排山倒海,在奔跑当中形成五环,气势很大。很奇怪国际奥委会对他们的要求不严格,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他们那个五环是不严格的,因为他们的环和环不可相交是独立的,不能交叉,在奔跑当中不能交叉,严格的说这样的五环是不成立的,但是我比较喜欢他的气势。
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方案,因为做不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们三位导演各自都买了一套音响、买了一台电视、买了两个白板,上面可以放吸铁石的那种,可以写字,也可以擦掉,我领着我的团队就开始研究。有一次,我说咱们把这个画擦掉,我再给大家谈一个方案,结果怎么也擦不掉,我说这下糟糕了,我赶紧叫人快去找奥组委的行政部门,奥运会这么大的国家活动怎么能买次品呢?十分钟以后回来了,导演我们真够笨的,新买的板子没有把塑料薄膜给撕掉,于是我们就把薄膜给揭起来,结果就把字和画都揭起来了,我说你别动,我告诉你,我当时就给我们所有的编导宣布奥运五环诞生了。马上我就找张艺谋去,拿着我的手机,我一打开这个就是我们奥运会的地面LED,当29个大脚印沿着中轴路走来,最后一个大脚印作为焰火的大脚印就是理念,他没跟你说花多少钱,他说的是理念,最后一个大脚印在鸟巢上空展开,向满天的繁星一样,落下来,地面的LED就向中间汇聚,聚成一个五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LED,但是决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想到能把这五环揭起来,大家看一下。
每天经常在一起工作的是一个瑞士人,他代表国际奥委会工作,起初我们这个五环,是很严格,而且比现在还要好看,他的原因就是这个五环慢慢从地面飞起来的时候,地面的导引就向远飞去,那个往高走,那个就往远处走,他就无论如何不同意。我刚才说过他为什么对澳大利亚睁一眼闭一眼,为什么对我们这么严格,他的理由是奥运会开幕式不能出现两个五环,我反复跟他讲这不是两个五环,他说你看这不就是两个五环吗?这个往上走,那个往下走,我说你早晨起来对着镜子刷牙洗脸是两个你吗?那是一个你,那是镜子里面的倒影那绝对不能是两个人。还是不行,所以只好就这样,实际上更美丽。
奥运会上半场还有一个节目,也是非常困难要做的,就是活字印刷。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奥运会开幕式里面必须一个一个找机会把他说出来。大家知道韩国,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成是他的。说书法是他们发明,说活字印刷是他的,火药是他的,这就有点过了,我们必须大张旗鼓把这个节目做好,我们经过研究以后就做了一个方案,就做一个活字这么高的活字,一秒钟就能把他推到五六米高,一秒钟就能把它放下,由此形成一个让人联想到活字印刷的场面。大家知道陈丹青吧,我们在开会的时候,你知道有这么一个好的创意,开会的时候听到不同的反对意见,你的心跳特别厉害,他一旦否定了以后,再想一个创意是很难的。我说我保证每一分钟都能鼓掌,平均1分钟起码鼓一次掌,陈丹青就说了,他发言的时候说如果人们要给你鼓掌我就头朝地走,我认为这个活字印刷的方案就是像朝鲜的翻版一样,陈丹青在这个地方说话最好要慎重,你一定要基于对本行业深刻而广泛的了解才能有发言权,这不是朝鲜翻版,翻版是平面的,这个立体的,如果说这个节目一分钟不鼓一次掌,我就头朝地走,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你现在就应该训练头朝地走了。如果说陈丹青在电视媒体上不说这番话,我到现在也不会说,为了保护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不会说,是他说的,是他向电话媒体先曝光的,我看说出来也没什么了不起。
这个道具非常难设计,设计出来一开始不行,上去下不来,下来上不去了。当时我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我的情绪很激动。因为我去多哈看过多哈亚运会,他们的道具,每一样道具用手去摸都是很光滑的,他们的所有道具都是在澳大利亚做好以后用船一艘一艘运到多哈去的,非常有质量。我参加过一些大型活动,我坦率的说我们的道具制作,服装制作很粗糙,很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水平,当时我就看一百多个战士有的举上来,有的拿不下来,很糟糕,后来我一了解,是一个手工作坊给做的。当时我给这个设计说,你知道我是一名军人,这个节目归我负责,如果08年8月8号全世界看到这样的道具,中国人的脸在一秒钟就会被丢尽了。我这一关你就过不了,这一个工厂不能再使用,这个设计也作废。这个同志回去以后嚎啕大哭,他没有被一个导演如此严厉的斥责过,第二天找我怎么办?我说找清华大学,后来我们找到清华大学一批专家教授组成的一个团队,一个月以后拿出了一个方案送到奥组委去了,让我们看,我坦率的说,即便是今天的美国、日本、德国,制造这个道具也不过如此,确实非常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得依靠专家和教授。
我们做出一批产品用哪个部队呢?用38军。38军真是一个好部队,有“万岁军”之称。那年我第一次做动员的时候,操场上他们已经站了两个小时了,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讲话,然后我讲话,然后38军政委讲话,那么长的时间,一千多名战士站在操场上左右间隔一米,前后间隔一米,没有一个人斜视,一直是正视前方一动不动。你就一看这个部队管理的非常好,这个部队能打胜仗。我们把道具运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我去他们部队检查工作,他们把那个道具就放在我的面前,用多媒体给我汇报,这个道具的优点是:一、二、三、四、五,这个道具存在的不足是:一、二、三、四、五,这个道具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一、二、三、四、五,我们等不及你们奥组委,我们自己先改:一、二、三、四、五。我特别感动,我说你把这个给我汇报的光盘给我,我回去以后,拿这个光盘给奥组委的汇报,给所有编导人员看,告诉他们怎样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这个节目就诞生了。很难演,这个节目完全是背口诀在表演,每个人自己的表演,要背自己的口诀来表演,大家看一下。
那天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我就用这个话筒说,38军的同志请注意,天气太热了,你们把这个盖打开透口气,一时间哗哗都打开了,旁边坐着我们的舞美总设计之一,是一个英国人,一下子吓了一跳。他说我一直认为那是地下一个巨大的计算机在表演,怎么会是人在表演呢?这句话就启发了我们,表演艺术,人是最值钱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盖打开,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人表演,最后大家看到让人都露出脸来了,要是不露出脸的话何必做那个服装呢。服装都没必要做了,穿着部队迷彩不就能演了吗?为了打开盖,亮个像,还得给他们做服装。每个节目演的时候,我的旁边坐着这个节目的编导负责人,这个编导负责人加江刚(音),我当时就有一个活字晚下去一秒钟,我就说江刚下去,有一个活字晚下去一秒钟,追查到底,一定处分,他说我怎么没看见,我说我看见了,肯定的。大家知道这样的演出是不能修改的,是一次性的演出,他就是为了8月8号晚上作的准备,不像我们舞台艺术我可以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这个节目,这个节目不能修改,他下去查,果然找到了一个战士,这个战士的道具左手扶手断了,这个缝隙只能用小拇指插进去,他背着口诀完成了上百个动作,血肉模糊,躲在一个地方,用冷水冲着自己的手,怕别人发现这只血手而批评他,处分他。我听到这样的报告以后,我在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我就向媒体曝光,这个战士荣列一等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