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国际战愈演愈烈 中国加大反避税力度

税源国际战愈演愈烈 中国加大反避税力度

《南华早报》最近报道,很多已经取得美国国籍的中国富人,正在考虑放弃他们美国公民的身份。因为相比中国,他们美国人的身份使得他们要面临美国繁琐的税收申报要求和高额税负。

无独有偶,因为法国要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有钱人征收高达75%的所得税,法国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LV)董事局主席贝尔纳·阿尔诺向比利时移民局递交了入籍申请。

现在,税收竞争正在变成一个国家吸引企业和有钱人的重要因素。企业和有钱人无疑更偏爱轻徭薄赋、纳税程序简单、寻租较少的国家。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与圣马力诺共和国外交部长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税收情报交换的协定”。这是中国继与巴哈马、英属维尔京、马恩岛、根西、泽西、百慕大、阿根廷和开曼群岛签署税收情报交换协定后,对外正式签署的第九个税收情报交换协定。

这些俗称“避税天堂”的国家和地区,以近乎零税收吸引了大批企业注册,也让很多国家头痛不已。与这些避税地交换税收情报,可以有效打击避税,增加本国税收。与此同时,各国也争相降低税率,以降低避税地对企业的吸引力。争夺国际税源,已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也是一场追逐税源的“猫鼠游戏”。

为避税,跨国公司叠床架屋

在这场“猫鼠游戏”里,跨国公司避税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国际避税地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翻看一些国内大企业的财务报表,经常可以发现其母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如果按归属地算,这些公司就不能算纯粹的中国公司。

为什么这些公司要选择在英属维尔京和开曼群岛一类的地方注册?因为这些地方没有个人或公司所得税、净财产税、遗产税或赠与税,被称为“纯国际避税地”,又被称为“避税天堂”。百慕大、巴哈马等国家和地区也属于这类“纯国际避税地”,也是跨国公司趋之若鹜的地方。

还有一类国家和地区,对外国经营者给予特别税收优惠,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巴拿马、中国香港等。这些地方被称为“避税地”。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近期举办的“博锐财税学术沙龙”上,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由于税收负担的轻重对国际经营关系重大,以致越来越多的跨国纳税人精心研究各国税收制度间的差异及法律上的漏洞,以合法的方式逃避税收,减免税负。

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精密的产业链。许多精通国际税收事务的职业税收顾问,为纳税人在税务当局没有盯紧的地方打开一条条通道,并逐渐使这项业务专门化。他们聚集在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为客户逃避国际税收提供咨询服务。

“把收入多安排在低税国,费用多安排在高税国。”张莉说,收入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低税国缴税低;企业费用安排在税率高的国家,成本不必缴税。

中翰税务合伙人王骏介绍,为了避税或者规避政治风险,一些企业结构叠床架屋,层层搭建,通过七拐八绕的公司关系,控制“孙子”公司。

大部分跨国企业,都有几十层的子公司设计,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结构,控制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以充分利用各国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成本。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中国也给予了外企很多税收优惠条件。外资生产型企业,企业所得税“2免3减半”;在中国部分地区或开发区注册的外资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3免5减半”的优惠政策。

那些时候,由于众多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税负仅为不到15%,比内资企业要低差不多10个百分点。

通过各种税收优惠,以及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的头号大国,经济连续几十年高速增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