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收缩策略对中美关系的启示(2)

大国收缩策略对中美关系的启示(2)

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评估上述论点,下面具体分析两个历史案例:1924年的法国和1946年的英国。这两个衰落大国都背负着代价高昂的战争以及难以维系的海外义务,同时都面临着一个不利的国际环境以及不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如果悲观主义者是正确的,两个案例聚焦于信誉下降或国内选民应该能够阻碍战略调整。

乌托邦迷思:1924年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法国人意识到自己对昔日的敌人有着暂时的优势。1922年,德国拖欠赔款,法国总理雷蒙·庞加莱(Raymond Poincare)向英国寻求制裁德国未果后,转而采取单独行动。1923年法国占领鲁尔山谷,但是,干涉的代价是沉重的,使得法国同英美相疏离。法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1924年情况发生逆转,左翼联盟选举获胜,准确地反映了民众对由鲁尔占领所造成的经济乱象和庞加莱的"单干"政策的不满情绪。一位著名历史学家为此评论道:"正是1924年之前的那些年,似乎充满了幻想,征收赔款的企图以及这些行为所激起的希望所掩盖的是法国国际地位的脆弱性。"

1924年之后,法国外交活动能力快速加强。从1924年至1927年,法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除了著名的《洛迦诺公约》外,法国还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签署防御性、协商性的、互不侵犯等条约。法国也努力尝试1926年与德国在图瓦里(Thoiry)谈判恢复两国邦交,但没有成功。法国虽然不主张结盟,但正如白里安所说,"我们必须警记,即使再痛苦也要拥有一些朋友"。

在海外,法国回应叙利亚和摩洛哥这些殖民地的平息骚乱请求。为了减少这类外围开支,法国寻求增加本地军队来为其效力,而将自己的常规军队撤回到法国本土,同时,法国也努力增加公民接管原由军方负责的非军事性的工作。法国总的军事态势是防御性的,这与其国际地位的下降相一致。

简而言之,法国人对其衰落保持着充分警觉性并以一种迅速而适当的方式作出回应。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明显地超越了自己国家的能力,并且其政策反应与现实主义给出的方案相一致:收敛抱负,改革竞争力较弱的机构,从外围到核心进行资源重新布局,尝试解决潜在的爆发点和缔结防御联盟。

绝望的衰落:1946年的英国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被击垮而且债务缠身,但它却对战后的恢复寄予厚望。1945年7月,在外交部提交的关于英国前景的综合分析报告中,奥姆·萨金特爵士(Sir Orme Sargent)说,英国"在三大国中最弱、地理上最小"......进攻是最好形式的防御,英国应该采取攻势,"挑战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渗透,反对任何控制德国、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的企图......如果这些国家有失去自由制度的危险,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干预"。但英国决策者很快打消了他们的乐观预期,西欧对英国的领导角色态度冷淡,自治领地对于分担英国重负同样不感兴趣。

然而,到1947年,经济似乎还是毫无起色。幕僚们建议:"我们应该把重心集中在那些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的地区和在交通要道上和平时期的储备和战争时期的防御上。这些地区指的是英国、美洲大陆以及白人自治领。这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削减对世界其他潜在冲突地区所承担的义务。"因此,英国放弃了对德国的大部分责任,交由美国建立战后德国西部美英占领区,并支持美国在欧洲扮演一个更加建设性的角色。紧接着,英国还取消了曾不容别人染指的传统义务,把希腊和土耳其的防御任务移交给美国,并匆忙抛弃了印度和巴勒斯坦。

简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决策者是非常灵活的战略家。他们很快发现,英国缺乏足够的手段来维系殖民地、巩固自治领以及领导西欧国家,于是审慎地放弃那些外围承诺而集中于核心利益保护。尽管帝国政治绵延世代,极不情愿放弃那些宝贵的殖民地,但在明显的资源匮乏情况下,英国决策者还是果断地移交、卸下这些负担。由于在1946年英国比法国1924年的时候衰退的速度更快,所以它放弃的也更多。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