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中国的“人口金字塔”?

如何看懂中国的“人口金字塔”?

上海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户籍人口自然负增长,已长达近20年,为什么在全国人口快速走向老龄化之时,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反而下降了呢?

身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长期的人口控制舆论导向下人们对于人口的数量非常敏感。每当看到拥挤(如春运时的火车)或短缺(如人均GDP的低下),就会马上认为是人口太多之果。比起人口数量,整个社会对人口结构的关注仍显不足。

2006年世界著名人口学家John Bongaarts在北京的演讲后,有人提问,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哪个更重要?他回答:人口结构。这些年中国人口的变化使人们不能不越来越感到他的回答的深意。

人口金字塔显示“底部萎缩”

人口结构可以从各种角度来考察,如职业、教育、城乡、民族结构等,但最根本的是年龄性别结构。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就是“人口金字塔”---以年龄为纵轴,以人口数为横轴,左男右女绘制图形,该图表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人口结构的过去,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预见未来。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社会需求不同,对社会产生的贡献也不同,甚至所产生的垃圾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在过去的30年中,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出生高峰时期的出生人群比较大,给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年轻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使出生人群缩小,为经济起飞带来了有利的人口结构。

但人口结构不是静态的,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所绘制的我国人口的金字塔明显显示“底部萎缩”,即20岁以下的人群大幅减少。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公报报告,我国0~14岁的人口为2.2亿,只占全国人口的16.60%,比十年前的2000年第五次普查结果下降了6.29%。在短短十年中,我国少年人口从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降为六分之一,萎缩严重。

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亿,占全国人口的13.26%,比第五次普查结果上升2.93%。但仔细观察人口金字塔就会发现,现在还不是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因为目前30~50岁的人群是金字塔上的最大年龄人群,在今后10~20年中他们将汹涌地进入老年行列,而那时的劳动人群将由目前萎缩了的少年人群来担当。

一个预测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每不到2个劳动力要抚养1个老人,人口的中位年龄将达45岁以上,即中国人口的一半将在中年人群以上了。

这是一个必然的、渐变的过程

在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顺理成章。但就像“人口红利”不会突然到来一样,它也不会突然退去,这是一个必然的、渐变的过程。近年来各地纷纷扬扬的“民工荒”就是人口结构变化在招工问题上的反映。

“民工荒”初现,舆论先解释为只是沿海部分地区的局部现象,或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形势变动的一时现象,又说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待遇挑肥拣瘦所致,又说是由于在家乡创业的吸引力使农村青年返回老家。

所有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它掩盖了最根本的原因,即由于持续20年的低生育率造成出生人群的多年萎缩而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群不断减少。劳动力的短缺将首先表现在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劳动力的减少。随着年长的劳动人群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队伍就将不仅是年龄上老化而且也进入数量上萎缩阶段了,这是从现在开始的10~20年中在中国大地上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同样的道理也可说明近年来的“生源荒”。高考报考人数几年来的减少现象也引来多种解释,如出国留学的潮流及就业难使人们的升学意愿减弱等,但最根本的还是由于适龄报考人群的减少。今年生的孩子少,6年后的小学入学人数就少,18年后报考大学的生源就少,20年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群就小。

这是一个非常固板的完全可以预见的人口变动规律。但在我国的现状是,由于意识不足或有意回避,结果是前几年在农村刚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因生源不足转而关闭,前几年还在拼命扩招的一些大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了解到少年人口的不断萎缩,就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到此为止。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