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中国的“人口金字塔”?(2)

如何看懂中国的“人口金字塔”?(2)

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具有决策的前瞻性

在关于老龄化的讨论中关注最多的是养老问题,由于我国在历史上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实践将表明,养老对社会的挑战远比今天的认识要严重得多。

近来北京热议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没有电梯的六层楼要不要加装电梯,据统计,仅北京市这样的小高楼就有3万座。假设每座楼上有10位老人居住高层,就有30万老人因为没有电梯而难以下楼。这还不涉及养老金、医疗保障,就已经是一个严峻而棘手的问题了。

最近因为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而引起舆论一时大哗。应该说,今天终于提出这个问题是形势比人强的结果。如果我们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就知道这是一件迟早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接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开始工作的时间被推迟,而预期寿命的提高又预示着养老期的延长。如果退休年龄不变,就意味着人们一生中的工作时间在缩短,而养老期在拉长。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对于退休年龄推延的反应难免不同,但总体来看必须从人口结构变化的总趋势看到它的必然性而逐步适应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当然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具有决策的前瞻性,使社会对此有一个习惯的过程。

在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关注中,往往将之归结为老年人增多,继而归结为老年抚养问题,再归结为老年救助问题,结果是把老龄化缩小为民政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上,人口老龄化是整个社会变老的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最近梁建章和李建新合著的《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中,梁建章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指出,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缺乏创新精神的局面。这对于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不啻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流动和迁移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动与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大有关系,在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尤其如此。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6亿。据四川省第六次人口六普公报,全省2010年的常住人口为8000万,比十年前减少了近300万,人口减少了3.45%,居然成了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省份。而四川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却有近9000万。

四川省的数据说明,这种所谓的人口“负增长”,并不是由于出生率的降低和死亡率的上升,而是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迁所致。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贵州等地。反过来,也可以理解广东省在2000至2010年的十年中,常住人口竟增长了20.69%。

同样,在老年人口比例方面,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56%,居然高出上海市的10.12%,这是由于大量的重庆年轻劳动力外流造成的老年人口比例的相对升高。而上海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仅比重庆低,而且比十年前下降了1.34%。

上海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户籍人口自然负增长,已长达近20年,为什么在全国人口快速走向老龄化之时,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反而下降了呢?道理很简单,不是由于上海的出生人口增多了,而是由于大量的外来年轻人群填补了上海人口金字塔的“腰部”而已。随着我国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对于各地的人口结构的影响必然变得越来越显著,而这种趋势在今后还将继续增强。

如果我们能够对人口结构状况和未来走向有较明确的认识,那么在应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时必然会显得相对从容。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成员)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