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试验区转型:重在“循环”

柴达木试验区转型:重在“循环”

2010年11月1日清晨,辛国斌赴任青海海西州常委、副书记。从西宁出发,一直向西,车过日月山,植被枯萎,山色越发荒凉,海拔越来越高。这是他第一次到海西。

之前,他就职于国家部委,从原国家经贸委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担任过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司长;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2010年6月,中组部要求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选派60余名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辛国斌成为其中一员。

海西,即使对于他这样的官员,过去了解也不多。他承认,到了青海,对省情、对国情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2011年5月,辛国斌接任海西州委书记、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在他主政下的这片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远非荒凉之地,成了大开发的“热土”。

2010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位于海西州境内,占地25.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根据《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这,既是比这片土地更辽阔深邃的蓝图,也是对为政者巨大的挑战。挑战不仅仅在发展与环境,还在于当地复杂的民族问题。海西州是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等33个民族,人口64万。

试验区重在“循环”

《21世纪》: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两年多,海西经济增长加速,2011年GDP增幅达19%。现在整个试验区进展情况如何?

辛国斌: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援藏固疆的重任。

整个区域内分布有丰富的油气、盐湖、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截至2010年,盆地探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80.5万亿元,其中盐湖矿产最具突出地位,总储量在700亿吨左右,仅察尔汗盐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

经过50多年的开发,柴达木地区正在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化工、特色生物、新能源开发六大主导循环经济产业框架,及以格尔木、德令哈、柴旦、乌兰工业园为重点的“一区四园”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十三个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中一个重要的产业园区,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其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目前,正在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思路和想法加大开发建设力度。

我们也深刻意识到,目前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正在进入转型期,总体上仍面临产业规模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小、产品单一,循环经济尚处起步阶段,同时,存在配套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再配置难度进一步加大、公共技术攻关水平差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我们非常热切地欢迎更多的企业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共谋发展。

《21世纪》:但是我们这个地方生态脆弱,它是三江源地区?

辛国斌:这个概念还是有一个地域区别的。柴达木盆地由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环抱而成,四周高山环列,中部低平,形成众多的盐湖和大面积沼泽,跟三江源没有直接关系。整个海西,56%是荒漠戈壁,37%是草场,3%是林地和耕地,4%是水面。如果说发展工业的话,柴达木盆地资源禀赋好、环境容量大。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内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开发红线,不设纳污水体,产业发展必须严格遵守环保一票否决权。如果企业生产达不到环保要求,一旦发现,必须关停,这是高压线。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海西一直在推城乡一体化,现在农业农村的发展怎么样?

辛国斌: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海西主要从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大力发展枸杞、城郊果蔬、有机牛羊肉和设施农牧业,坚定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重点培育壮大特色生物产业,目标是打造枸杞、三元牦牛两个百亿元产业。去年,中国出口枸杞的90%出自于柴达木,产值将近30个亿,成为农民增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同时,结合退牧还草政策,经过两三年的培育发展,到“十二五”末,将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90%以上,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将由年增长16%提高到20%以上,真正促进三次产业的互补均衡发展。

《21世纪》:第三产业准备重点做什么?我看您最近讲话有个关于金融的设想。

辛国斌:服务业发展,当务之急,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丰富和完善金融支撑体系,二是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三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在金融体系建设上,一是重点改制德令哈和格尔木两个农村信用社,设立柴达木开发银行,建立自己的商业银行。二是设立柴达木投资发展基金,建立融资平台,其中第一只基金总额48个亿,分三期,第一期5个亿已经到位。三是成立试验区融资担保公司,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现在已经成立了两家国有投资公司,一家是海西州投资发展公司,一家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发展公司。四是加快培育上市企业。

《21世纪》:但我觉得,您在这儿做金融不容易。

辛国斌:我始终坚信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就最困难。做金融对我们是个挑战,目前看有起色,至少投资基金搞起来了,柴达木农村信用社改制也已进入报批阶段。

交通宏图已经展开

《21世纪》:交通直接影响到柴达木盆地的发展,我听说德令哈机场已获批,请您介绍一下我们海西的交通规划。

辛国斌:“十二五”时期,我们重点规划了三个支线机场,一是新建德令哈、花土沟两个支线机场,二是改扩建格尔木支线机场。8月27日,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同意新建德令哈机场,明年6月将建成通航。格尔木机场,年底将完成改造、扩容。明年底,花土沟机场也将建成。

铁路方面,青藏铁路贯穿海西全境,通车里程有1283公里。正在规划建设干线铁路三条,第一条是格尔木到敦煌铁路,连接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今年动工。第二条是格尔木到库尔勒铁路,连接柴达木盆地和欧亚大陆桥,为今后柴达木盆地的产品向西亚、中亚出口开辟通道。第三条是格尔木到成都铁路,连接柴达木盆地和西南大市场,构建西北、西南物流大通道,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空车进不来的难题,同时也为新疆、青海产品向太平洋出口开辟新的通道。

《21世纪》:您预计这些基础设施都建成得多长时间?

辛国斌:力争8-10年。主要是格成铁路规划建设时间晚,国家排序“十二五” 启动前期工作,建设要到“十三五”。

《21世纪》:我觉得您描绘的蓝图非常美好。您原来也是负责经济运行的,现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下行通道上,您如何看海西及青海的经济发展趋势?

辛国斌:今年全国宏观经济呈下行态势,柴达木试验区彰显了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后发展地区的潜在实力、后发优势和循环经济发展活力。总体上看,试验区以资源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尚不会过快回落,更不会形成严重的内生性收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