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奥巴马“抢不走”缅甸

魏峰:奥巴马“抢不走”缅甸

近两年美欧改辙更张,大力拉拢缅甸

奥巴马于17日开始对泰国、缅甸和柬埔寨三国进行访问,并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亚峰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美国总统在连任后首次出访即全部选择亚洲国家,其中对缅甸的访问,又是美国总统对缅甸历史上的首次访问。这是奥巴马在获得连任后,进一步强化其“重返亚太”的外交大战略的又一步重棋,反过来,所有人也都认为,东南亚,尤其是缅甸这样长期处于国际边缘的国家,现下会受到美国如此的重视,完全是因为其紧邻中国,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保障自身安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故。

去年缅甸完成制宪,恢复文官政府后,新任总统吴登盛大力推行国内和解政策,而以昂山素季为首的主要反对派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也宣布接受妥协,重新加入现行主流政治架构。并于不久后,在补选中顺利进入议会,标志着缅民盟正式恢复合法反对党地位。

以此前后为契机,西方大力称赞缅甸的改革跨出了实质性步伐,不断宣布考虑部分解除或暂时终止长期对缅的经济、政治制裁以为“奖赏”,西方企业也纷纷宣布了开发缅甸市场和资源的宏伟计划。缅甸在被忽视数十年之后,忽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成了媒体热炒的下一个全球新星。

在这一系列密集而迅速的变化中,201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被认为是重要的关键点,不仅因为那是美国国务卿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访缅,更标志着美国改变了原来的对缅政策,从只全力支持反对派,要求缅甸现执政力量(前军方和现在的巩固与发展党)直接交权,到转而承认缅新宪政体制的合法性;在不放弃昂山素季等的同时,也开始拉拢缅甸现执政阶层靠拢西方。这一策略迅速被西方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触发了近一年多年来,围绕着缅甸的几乎让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外交变化。

“缅甸动摇,中国墙角被挖”说是种误导

众所周知,希拉里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执行官和战术策划人,而“重返亚太”被几乎一致认为,美国的动机和布局都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后在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扩张,对缅甸政策的突然大转向,也被普遍分析是为了限制和削弱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封堵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最短捷径。

2011年9月,中国在缅甸最大的投资项目密松水电站被缅以环境担扰为由突然叫停,引发了巨大的国际关注,结合不久后希拉里的访缅,很多人或担心或得意的认为,这是美国又把中国的一个邻国拉入对华遏制阵线的证据,进而引发了“中国是不是在输掉所有的朋友和邻居”的讨论,有人更声称,这再次证明了西式民主是唯一的普世价值,中国只有也接受这套体制,否则就不会找到长期可交往的朋友。 这种分析其实完全是种误解。或者更可能的,是一种心理战上的误导。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