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谈深入理解十八大主题(2)

曲青山:谈深入理解十八大主题(2)

历史篇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大会的主题,都体现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期间,我们党在十八大之前召开过从十二大到十七大6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6个大会报告。为了深入理解十八大的主题,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6次大会的主题和报告的新意。

1、十二大报告所讲的“大会的使命”,就是“大会的主题”,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二大报告中没有明确地讲“大会的主题”这个表述,用的是“大会的使命”。报告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为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报告所讲的“大会的使命”即“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是报告的主题,只不过是用词不同而已。

十二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以7个方面的标志阐述了我们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二是阐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三是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从1981年到上个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总目标;四是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将此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五是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并将此确定为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六是提出了努力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对党的建设从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等方面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2、十三大报告中使用的“大会的中心任务”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大会的主题”,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十三大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要总结经验,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正确解决这个任务,将有力地促进全党团结和党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这里,报告所讲的“中心任务”也就是“大会的主题”。

十三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刻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提出了6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二是深刻阐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了解决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个重点问题;三是深刻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四是深刻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近期目标,提出了要解决好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7个问题;五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观点,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3、十四大报告对大会主题的表述使用的是“大会的任务”,提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报告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改革开放14年来的伟大实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方面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二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全局的10项任务进行了阐述;三是提出了全党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战略任务。

4、十五大报告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大会的主题”,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五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报告除点明主题外,还对为什么要确定这个主题进行了阐述。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十五大报告中点明的大会主题与报告标题是完全一致的。

十五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3次历史性巨变和产生的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3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展望了未来的新世纪,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的两个奋斗目标;二是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是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四是明确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四是强调我们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是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七是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十六大报告在报告开头开宗明义点明了“大会的主题”,提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经验;二是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是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相关问题;五是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六是提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七是提出了党的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即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6、十七大报告在一开始就强调了“大会的主题”,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七大报告强调:“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紧接着,报告对主题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十七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了整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高度概括,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四是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五是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用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六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七是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一条主线”、“一个坚持”、“一个要求”、“五个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而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

综上所述可见,从十二大到十七大这6次大会报告的主题,都体现和反映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而且,我们从以上回顾中还可发现,自邓小平同志从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此后几次大会主题的一个关键词。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