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欲建设新政治,必须首先重建中国文化
新政治观之理念出自中国文明,出自中国文明之最深处。然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曾遭遇严重破坏,在今日中国,中国文化之气氛相当淡薄,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及政经精英,认识不到上述理念,甚至根本不愿设想中国文明可孕生如此伟大的理念。因此,立足于中国文明主体性而又对世界保持开放性的新政治观,必须伴之以一个“新文化观”。
这种新文化观实为文化复归观,也即,回向传统。推动这个古老的新文化之建设,就是新政治之开端和核心环节。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当致力于恢复中国文化。只有通过回向传统,中国文化才有可能重建,中华文明与政治共同体才可能维系,现代制度也才有立足之地。
因此,今日欲建设新政治,必须首先重建中国文化。这种建设当然是全方位的,但不外乎两个最为重要的领域:第一,教育。应当在学校建立中国经典诵读、研读体系,以中国之“文”,化儿童少年,成为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健全的国民、公民。第二,基层社会之文化重建。在城市化大势下,各方积极探索儒家价值进入基层社区,尤其是进入新兴的城市社区。这些社区目前没有核心价值、没有核心文化,因而没有社会,没有公共生活。儒家价值的进入,则可以文化凝聚人心,建设社会。而这是通往优良治理秩序之唯一正道。中国文明之重要特征就是“文教”,以“文”化成天下。自孔子之后,此“文”就是儒家所守护之“六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就在这些经典中。秦汉之际的历史变化证明了,是否接受“文教”,乃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秦建立了皇帝高度集权之制度,大权统于中央,集中于皇帝。然秦制不二世而亡。汉承秦制,汉初儒家有鉴于秦专权而速亡之历史教训,推动汉室进行“第二次立宪”,从“马上打天下”转向“文德治天下”。至汉立国六十多年,终于打破功臣子弟与文法吏垄断权力之格局,容纳儒生,建立了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同治理天下之新宪制。
此一新宪制中有很多制度值得今人学习,其中最为重要者乃是以文化建设社会之自治制度。自汉代以来,政府与儒家合作,建立了一个官民合作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以经典诵读、研读为中心,以儒家经典育人。下焉者教导普通人以仁义礼智信之德,忠孝节义之价值,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而成为合格国民;上焉者教导资质出色者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养成君子。这些君子领导社会,化成风俗,并连结民众为相对稳定的文化与社会共同体,以民众自治,维持社会秩序基础。
此为令中国文明可久可大之“文化的政治”:学术塑造君子,文化塑造人,两者共同支持社会,支持政治。没有文化,没有君子,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良治可言。
二十世纪以来,教育与社会、文化与政治断裂:化人之文是外来的。现在必须扭转这种局面,以中国之文化成真正的中国人——但这真正的中国人又一定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天下人。
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开始。回避只会让世界困惑而混乱。中国必须见“义”勇为,膺其天命。为此,中国人必须自修文德,也即,中国人,尤其是精英群体,应当致力于中国文明之复兴。回到当下,应当从中国文明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无法绕开的政治革新,立定文明之主体性,发挥伟大的政治想象力,重建中国文化,设计优良制度。这才是负责任、具有远见的新政治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