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诉求多指向就业保障等问题(4)

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诉求多指向就业保障等问题(4)

五、结论

面对国内日益增多的民众群体抗争活动,多数学者并未直接或简单地套用来自西方学界的“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概念,而是试图提出适宜本土国情的概念,以致“非制度化(体制外)参与”、“维权抗争”、“依(据)理抗争”、“依势抗争(博弈)”、“机会主义抗争”、“反行为”、“服从性抗争”、“利益表达”、“以死抗争”、“以气抗争”、“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家族相似性概念竞相而出。这些表述从民众行动的不同维度显示了抗争活动的自在特质,这正反映了当今中国民众抗争活动本身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本文则从以政府相关表述的回溯着手,考察了“群体性事件”称谓的提出与被公认,并对这一称谓进行概念化界定。笔者认为,作为民众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政治表达行动,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在体制外抗争但不反体制、聚众但非正式组织化的抗争活动。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尽管其类型多元化,但其基本性质可以概括如下:它们更多的是传统的地方性抗争,并使用含暴力和低暴力的非法抗争手段,但一般是谋求解决现实社会的抗争行动,属于工具主义的抗争,并非呈现出反政权反体制的特点。

注释:

[1]王彩元、马敏艾、李颖:《群体性事件紧急处置要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页。

[2]曾海若:《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3页。

[4]皮华英:《群体性事件心理分析》,《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张普华、张钦:《浅论群体非法事件》,《青少年犯罪研究》1997年第10期。

[6]如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群体性事件与危机管理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重庆)上,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政治社会学讲习班——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2011年7月,北京)上,均有多位与会者作如此表述。

[7]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8]林汉堂:《聚众活动及其相关名词之概念探讨》,《警学丛刊》1997年第1期。

[9]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11)陈国钧:《中外社会运动比较研究》,台北:台湾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10-13、10页。

(12)[美]西德尼·塔罗:《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吴庆宏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42-43页。

(13)翁仕杰:《台湾民变的转型》,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14)肖唐镖:《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的变化——以农民行动的变化为视角》,《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第2期。

(15)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123-124、89页。

(16)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17)应星:《“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0-222页。

(18)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分类框架及其分析潜力》,载自肖唐镖:《群体性事件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第3-21页。

(19)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化及发展趋向》,《长江论坛》2010年第4期。

(20)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所调研室课题组:《中国调查——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央政法委员会研究室:《维护社会稳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0-11页;公安部第四研究所“群体性事件研究”课题组:《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调查与思考》,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第31期,2001年8月10日。

(21)王战军:《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政法学刊》2006年第5期。

(22)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23)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肖唐镖主编论文集《社会稳定研究:城乡之间》,学林出版社,2011年,第143-154页。

(24)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5)王国勤:《“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6)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化及发展趋向》,《长江论坛》2010年第4期。

(27)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分类框架及其分析潜力》,肖唐镖:《群体性事件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第3-21页。

(28)应星:《“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9)管强:《中国突发事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186页。

(30)本文所分析的案例与案例库,为笔者所采集和建立,有关详细情况参见肖唐镖:《民众是碎片化还是组织化更有助于社会稳定?——以群体性事件的暴力化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1年第5期。

(31)[美]西德尼·塔罗:《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吴庆宏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42-43页。

(32)Kevin O'Brien and Li Lianjiang,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p.122.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