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研究中美关系的三个方法论

庞中英:研究中美关系的三个方法论

前不久,在北京参加了一个中美学者“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战略对话会”。约定俗成地,中国的一个“政治周期”是十年,美国的一个“政治周期”一般是八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换届不期而遇,美方学者关注“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而中国学者关注“未来四年”。

一个简单的算数是,奥巴马的八年任期还剩下四年,而届时,中国的新政治周期仅到了中期,还剩下至少五年。这一算尽管简单,但是心中有数和心中无数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方面主张中美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如果此说得到美方的回应,那么未来的四年,我把它判断为中美关系转型的关键四年。

中美关系依然处在转型期,这是我们观察中美关系的大前提。此时,到底如何观察中美关系,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方法论问题。长期以来,国人观察中美关系缺少科学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比如“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是深受美国观察中国的方法论影响(比如美国说“利益攸关方”,中国人就说“是”),而缺少中国人的角度。

美国已进入后霸权时代

方法论的第一点是上文提到的关键——“转型”。中国方面已经提出了“新型中美关系”的说法,但人们仍然不能从中美关系转型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一转型实际上早已开始。转型时期也是动荡时期,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一波中美关系动荡,如同飞机在空中遇到强烈的对流,从中国企业无法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到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中三句不离中国问题,异常复杂而怪异。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微妙而变动不居的,因为美国已经进入“后霸权”时代。这一点在讨论中美关系时往往被国人忽略,即国人仍然按照苏联解体后的“单极世界”来对待美国。

毋庸置疑,美国仍然是全球唯一符合霸权指标的霸权国家。但是,在苏联解体后短短的二十多年,“美国病”并不比当年的“苏联病”好多少,谁也不要笑话谁。这并不是说,美国也会像苏联一样解体,而是说,美国将要像苏联一样走向历史的衰落。

美国的一些精英,尤其是一些资深和位高的人,总是向中国人灌输:“美国的自我复原能力还很强大,不要低估之。不信,请看:截至目前,美国已从危机中复原,所以,中国不要低估美国的复原能力。”这样的说法,2008年以来我就不断听闻。

美国的危机是金融市场崩溃带来的毁灭。但是,“复原论”振振有词,认为“毁灭”就是“创造”,这是“创造性的毁灭”和“毁灭性的创造”。这种在冷战刚爆发时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发明的理论,如今几乎等同于美国宗教,是诡辩,绝对不是科学。

我们且看美国到底如何从“毁灭”中“创造”的吧。美国内外,一直有人说“美国衰落”,但就是有许多人置若罔闻。然而,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关于“美国衰落”的论调在这次危机下甚嚣尘上?深刻原因之一是: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或者金融全球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最高阶段”,危机正使其从“最高阶段”黯然走向下坡路。

我们先把这些美国“复原论”放到一边,信不信由人。但要看看美国人自己造成的事实:早在2008年,选择奥巴马的选民希望他一上台就妙手回春,但是,到了他争取连任的2012年,美国并未真正结束危机,即并未进入早在2009年就开始宣扬的所谓“危机后”阶段,而是进入新的危机,面对可能跳下“财政悬崖”的更大挑战。

不得不承认,奥巴马政府把美国的危机成功地推后了。奥巴马也通过国际“相互依存”的各种通道、机制向别的国家转嫁了危机,但是,美国的危机仍然挥之不去。奥巴马的挑战者罗姆尼失败了,但是,人们不要忘记了他对奥巴马政绩的批评,这些批评并非一无是处,有些甚至是一针见血的。所以,仅罗姆尼对奥巴马的批评就说明,美国从危机中复原并不像美国对世界所宣称得那么动听。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