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研究中美关系的三个方法论(3)

庞中英:研究中美关系的三个方法论(3)

要听奥巴马对选民怎么说

观察中美关系的第三个方法论,是要听美国向其国内听众,而不是国际听众,尤其是中国听众发表的言论。美国向中国听众发表的言论,类似美国向巴勒斯坦人发表的言论,多数不可信。例如,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明明针对中国,美国政客却在外交场合一再向中国听众声明,“不是针对中国”。

有的国人,尤其是学习英语的国人,对美国官方的国内言论和对外言辞不做区别,这是一个致命的方法论错误。如同其他国家,由于政治尚未全球化(美国人投票选总统和议员,其他国家的公民只有看热闹的份),美国把国内和国际仍然定义为“我们”和“他们”之别。人们可以数一数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双方都用了多少个“我们”。有的时候,外国人在美国的活动中听美国人讲不包括外国人的“我们”,深感美国并不是外交宣传中宣称的那么包容大度。

“我们”起源于“部落”。在“我们”(国内)讲的是一套话语,针对“他们”(国外)讲的则是另一套话语。这在中国叫做内外有别。我看重的是美国总统和国会领导人向其国内选民说什么,而不是美国领导人向其国外朋友、敌人说什么。前者颇有学术研究价值,因为这些领导人要再三地用“我们”来拉近他们与选民的距离,害怕失去选民手里的选票,所以,必须确认与选民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人的关系,同一个部落的,自己是打算做“部落”首领的。

奥巴马的“我们”话语,而非其外交辞令,对研究中美关系更有价值。可惜,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人计算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或者其他重要讲话,到底用了多少次“我们”。奥巴马最大的“我们”话语,即是要对美国进行改革。这印证了美国真的处在转变之中,即从霸权到后霸权。奥巴马是美国这个过渡时期的代表,代表着美国下一步的演化方向。

奥巴马是美国“后霸权”时代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如今这位总统的任期延长了四年。八年的时间作为“过渡时期”,在信息时代已经足够了,因为如果有心人用心做,八年确实能改变许多。小布什做了八年美国总统,从两场战争开始到金融危机爆发结束,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奥巴马的八年,许诺给美国国内普通人的是“复苏”,许诺给美国统治层的是“恢复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我们不仅要评论2012年,而且要提前预知2016年,届时的美国是否会变得更加面目全非?我相信,2016年,世界将能更清楚地看到、承认处在“后霸权”时代的美国。

奥巴马将放手一搏耕耘海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非爆发世界大战,奥巴马绝没有做第三个任期的可能,所以,四年后即他的总统任期的终点。现在,他不用再为选举而拼搏,这意味着若从个人历史定位和政治遗产的角度,奥巴马打算放手一搏。这是我们观察美国的一个变数。

放手一搏,在当下的美国政治生态下,即共和党控制着美国国会半壁江山的背景下并不容易。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很可能控制整个国会,所以,奥巴马放手一搏的时间只能是在未来2年,因为从2014至2016年,他可能全部“跛脚”,一事无成。

奥巴马的一搏,国内战场即使搏了,也不容易成功。因为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烂摊子如同飓风过后的纽约,非常棘手、难以改变。既然如此,还不如耕耘国外。因为美国的国外战场极其容易成功,国外有着众多美国的信徒和同盟,即支持力量。一般美国总统,在国内成不了气候,往往在国际上能成气候,正是因为许多外国人仍然痴迷美国。这一点,是中国要密切注意的。

奥巴马会加紧推行其得意的“再平衡”战略。最近奥巴马高调访问了缅甸。缅甸是奥巴马的金秋收获季,是其在华盛顿和华尔街炫耀的资本,这不仅是因为缅甸,而是因为缅甸代表了奥巴马“再平衡”战略的轻易成功。

除了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奥巴马还会在其他外交问题上出其不意,轻松收获成功。例如,奥巴马启用驻联合国大使赖斯做他的国务卿,在政治上重视非洲和中东,甚至在2013年1月的第二任期大典一结束,就思考着如何“衣锦还乡”。不过,我猜测,奥巴马衣锦还乡之旅的第一站未必是肯尼亚,因为那儿毕竟仅仅是其父辈的家乡,更可能的选择是印尼,即他儿时的故乡。

2013年,印尼要高调主办APEC峰会,奥巴马会再次高调“重返”雅加达,届时,将是庆祝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成功的时候。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