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5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就6月26日在广东韶关发生的新疆籍务工人员与当地员工发生群体性斗殴事件(简称“6·26”事件)及“7·5”事件发表电视讲话。他指出,境外“三股势力”借“6·26”事件大肆炒作,造成“7·5”打砸抢烧事件,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破坏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2009年7月6日凌晨,事态已经基本平息;当天上午,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主要街区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新疆公安部门开始部署实施抓捕犯罪分子和后续防控工作。新华社记者以其亲历报道:
记者驱车沿着5日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地看到,新华南路5日被烧毁和推翻的车辆、散落满地的碎玻璃已经被清理干净,少量车辆开始上路,为数不多的公交车上也坐满了乘客,但大多数行人仍在徒步行进。沿途只有零星商铺开门。在乌鲁木齐市城乡接合部六道湾乡,消防队员在全力扑灭一家正在着火的商铺,多辆拖车正在清理被烧毁的车辆。
6日12时30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140人,其中57具尸体是从背街巷道中发现的。被毁车辆260辆,其中190辆是公交车,50多辆民用车,受损门面203间,民房14间,过火面积达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处纵火点,有两栋楼房被烧毁。
据了解,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事实表明,“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见2009年07月07日08: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9604071.html记者曹志恒、毛咏、王大霖)
2009年7月6日午间1 2时30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及时公布死亡人数和被破坏的车辆、民房、公共设施的变化情况。
2009年7月7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在乌鲁木齐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情况,有80家国内媒体和60多家境外媒体参加。
乌鲁木齐市市长吉尔拉·衣沙木丁说,截至7月6日22时,据不完全统计,“7·5”事件已造成1 56人死亡,1080人受伤;260余辆机动车被烧被砸,其中1 1辆是警车;209家店铺、门面和2幢楼房被焚毁,过火面积达56850平方米。乌鲁木齐市6日成立了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设有稳定、善后、财产核损修复组等机构,处理伤亡人员善后事宜,统计核实评估社会财产损失,修复被毁的市政公用设施。乌鲁木齐市将争取以最快速度,最少时间恢复被毁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功能,满足市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
7月8日,采访的境外媒体达1 00多家,发往境外的报道基本与新华社保持一致,能比较客观地评价我国政府的态度、新疆警方对施暴者的抓捕和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的救治等情况。如:ABC、纽约时报、BBC、星岛环球、凤凰、联合旱报等网站都对事件性质、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内容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到7月20日,仅新华网、人民网的中英文新闻报道数就分别达780条和1 6 70余条;网民对新闻报道予以极大的关注,跟帖、评论和转发的不计其数。而且新闻报道和深度评论同时刊发,有事实有观点,可信度高,被外国媒体援引率也很高。以上一系列的做法得到境外媒体的好评。有效地防止了因为信息不通畅让谣言和小道消息四处流传的局面,有力地维护国家形象,打击了境外势力的嚣张气焰,也为全面处理这起打砸抢烧事件打下了较好的舆论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