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尹继武:从朝鲜战争看国际冲突的心理学解释(3)

3.冲突升级的心理学解释

第三个就是刚才说的冲突的升级。冲突的升级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当时战争的形式来看,当时是对中国特别有利,因为中国在第一次、第二次已经打到三七线,确实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是比如说中间有一个转折点之后,中国战略上的优势逐渐越来越少,这样的话从国际冲突的角度当时只有两个选择,如果跟美国谈判可能就是说冲突结束了,也可能没谈拢在升级了。但是中国的基本态度就是认为美国当时抛出谈判信号是假的,不是真的想谈判,这里面从心理学上主要是认知心理学。这可能是六七十年代的理论,比如说我们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对局势的判断,美国人可能想跟你谈判但是你不跟他谈。

心理学的一些解释,第一个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对手,经过两次战役之后,我们之间打得特别顺,在有利的形势之下会认为美国不过如此,对对方实力的判断。

还有一个就是“认知不一致”理论。美国的政治学、甚至心理学应用得比较多的是七八十年代。我们这里也可以说,因为我们国际领导人经过了比较顺的战役,对美国、当时的局势形成了一个有利的认识,当时就会排除掉相互矛盾的信息。相互矛盾的信息当时有很多,比如战略劣势,战略不足,比如说补给的问题,战线特别狭长,整个朝鲜半岛挤了几百万人,美国就说战略轰炸,这是对我们不利的。当时还有天气问题,天气问题后来到第五次战役之后,中国的军事损失,主要的战俘和伤员是后来那两次战役的。后来两次战役跟军事结果有关系还有一个跟天气有关系,冻伤率特别多,中国这边棉衣都生产不足,这样一些不利的信息。事实上这是一次认知不一致的问题,排斥掉不利信息,只留下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最后导致的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认为美国想停战不是真的想停,是耍阴谋。

接下来几点就是欲望思维,事实上跟认知是不太一样的解释,这可能涉及到对领导人内心动机的判断,这不太好判断,我们只能根据素材,或者一些既有的领导人判断分析,对他的个性、对美的战争意志等,比如说当时很想战胜美国,那肯定停不下来。

思维的定式实际上是认知结构,因为当时领导人有一些表态,也会有一些类比,会认为这还不如蒋介石,两三周、三五周美国人一下子不知道哪儿去了,这些历史的内容,形成了思维的定式。

这里我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因为谈不上研究,结论也是比较简单的,分析过程也是比较简单,)我的意思就是说心理学基本的理论,包括五六十年代的认知理论,这是都可以用来解释在国际战略之中、国际冲突之中的不同发展,或者为什么在这个时段会升级,为什么在那个时段大家都不打了。

这里面一个是对事实的解释,还有一个是理论上的对话。可能根据其他的国际冲突理论,或者根据现实主义,可能有另外的其他解释,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利益。问题在于这涉及到心理学在解释国际冲突的地位问题,整体上看,美国现在既有的研究,可能就是中间的一条路子,可以解释一些特定的,还有一些不能解释。特定的包括刚才说的时间点的问题,从利益的解释来说,我跟你关系不好,最后可能就打起来,这是很合理的。为什么说我们今天晚上打起来的,比如说今天晚上有一个认知不一致,我认为今天把你干掉能够取得完全的战略优势,如果利益解释的话,就很难判断历史时点。难道今天晚上我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最激烈吗?也不一定,是一个想象。

整体上介绍的三个层面,觉得谈不上研究,因为我这里没有具体的特别细致的学术体系。只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路径。朝鲜战争学生也是比较熟悉。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大家提出来,我们可以理论一下。

三、推荐书目

推荐一些阅读书目。讲认知最主要是罗伯特·杰维斯的书,杰维斯的英文版是76年的,当时是认知心理学最流行的时候。我觉得对国际冲突的第二个路径国内现在还是不太多,有威慑、声誉、承诺的可信性,特别是一些昂贵的成本等等,我觉得这些就是小的切入点,比较有意思。要么就是比较大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那就没有办法操作。至少在美国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微观研究,有一些结论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说一个国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运用武力更为有效,有的时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安抚对手更为有效,有的理论是比较有意思,可能跟现实生活比较相关。

我基本的报告内容就是这些。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