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出台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实施,可执行的参照。(2月1日人民网)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朔其源泉”,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农耕历史的国家而言,农村、农业、农民就如同建筑的基础、骨架一般,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并有个别城市之间的差距扩大到区域化的差距,由个别人之间的差距扩大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悬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客观存在且日益凸显,成为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大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了横阻在和谐中国之路上的挡路石。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做的努力,更是固国本,夯实民心基础的必然举措。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若干意见,足以显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细看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产品生产到市场销售,“菜篮子”工程、灌区配套改革、健全冷链物流体系、适时启动部分农产品收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农业补贴等具体措施,为农业增产,农民保收、增收提供了保障。意见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短板”——如规模小、效益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等,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把解决“三农”问题融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可谓是标本兼治了吧。
若干意见,终要落到“干”上,才是真理。解决“三农”问题,自然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中央一号文件里的若干意见,只有各级地方政府切实实施,有效贯彻,才能使之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利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当下大多数不懂得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不懂得市场营销和农产品产业化加工的农民而言,无疑存在很大的难度。要实现家庭联营、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政府部门不仅要给予农民经济上的帮助,还要帮助农民学会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掌握农产品种植技巧、如何修建农产品储存冷库等农业规模生产的一系列的理论、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大量产出的农产品既有可销售的市场,又有可储存的冷库,保证农民增产、增收。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干部们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下基层,手把手的教农民,让他们都有农业增产和经营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本事”。
“三农”问题,关系着全面小康,关系着综合国力,农业现代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力举,更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化农业的成长,有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视还需有各地政府部门的“施肥”行动才行。佳谋良策,也唯有变成力举践行,才能逐显其效能不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