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别把文化“化掉”

城市化,别把文化“化掉”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北影厂拆迁事件,在经过老职工和文物保护专家多方力量奔走呼吁后,近日终于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指示,看到了保留下来的曙光(详见光明日报2月1日头版《城市化,别把文化“化掉”》)。

而就在光明日报报道此事件的同一天,一场姗姗来迟的北风,吹散了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为60年最“脏”的一个月画上句号。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北京共经历5次雾霾压城,仅有5天没有雾霾天气。

一边是文化符号的岌岌可危,另一边是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劣,这样的情形,不仅是发生在北京的一次巧合,更是我国当前许多地方城市野蛮生长的现实写照。

老北影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的辉煌,是电影人心中的家园和希望,也是北京这座城市不可忘却的记忆,是文化高地。但在开发商的眼里,这片位于北京北三环边上的土地,却是商业开发的“价值洼地”。不同的理解,产生的是不同的价值,很正常。如何处理这种博弈,正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绕不过去的考验。

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北影厂无疑是幸运的。近些年来,在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的大潮中,被拆除的文物古建早已不计其数。大量不可复制的文物古建,即使有文化名人和文保专家撑腰,在面对商业开发的“推土机”时,依然表现得软弱无力,被理直气壮地强拆,留下满地七零八落的遗憾。

造城的大潮还未过去,但已产生了负面效应。交通问题、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生活不便。城市是人们栖息的密林,城市应该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建设一座和谐、宜居的城市。不可否认,平房、大院、弄堂、胡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已经与现代生活有些出入,但它们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城市温馨共融的理念却从未过时。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是现代生活的符号,却也阻挡了人们与自然的亲近。

城市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人类群居的高级生活方式,每一个时代都会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并留下许多的痕迹,这些痕迹在当时是功能的需要,在后来则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存留。保存历史不是为满足遗老情怀,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城市是需要自然生长的,这种自然的生长离不开经济和产业的支撑,离开这些,城市会变成没有生气的工业废墟。同时,城市文化也需要呵护,保护历史的连续性、提供给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才会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受到幸福美好。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