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创新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强化制度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积极盘活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偏重,传统资源依赖度较高,要实现省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尽快把河北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的目标,还必须更新观念,在创新上下功夫。

强化理念创新,树立生态立省的战略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是更新观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全省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立省意识,大力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天蓝气爽、水净河畅、地绿山青、环境安全,并提出了五大任务、六大工程和八项保障措施。鉴于我省的特殊区位,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必须加快生产转型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绿色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将环境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将环境成本作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将环境管理作为优化产业升级、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道路。

强化制度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转变观念,而且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近年来,我省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和《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在全省七大水系全面实行了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了《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结合主体功能区区划,建立因地制宜的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更具可操作性;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社会对生态建设的投资热情,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

强化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积极盘活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据污染者或破坏者支付、保护者或受害者受补偿等原则,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继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监管制度、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问责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大力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引导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各种生态环保活动,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

强化载体创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产业生态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必然要求。发展生态产业要从实际出发,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基本要求,以循环经济和新兴生态产业为主要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节约、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积极推动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