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本届政府5年工作十件大事(2)

盘点本届政府5年工作十件大事(2)

核心提示:环境: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五年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十件大事,勾勒出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的时代图景。

“住有所居”: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保障房建设

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住房,有的几代同堂,有的甚至居无定所。这一中国城镇化中的“二元结构”,五年来开始破题:

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大幅度增加保障房投入,达到72亿元。2012年,猛增到1858亿元,翻了20多倍。

2007年,民政部一项调查说,全国被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的只有30万户。此后五年,全国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超过3000万套,基本建成1700万套以上。

过去五年的保障房建设,史无前例。既改善民生,又助力发展,促进公平,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城镇住房中缺乏厨卫的有近5000万套,尚有1200多万户棚户区住房亟待改造。人们期待着保障房建设的宏大续篇。

“学有所教”:首次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

2011年6月8日,中南海。国务院常务会议正热烈讨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问题,焦点直指“2012年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

4%,其实早在1993年就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然而,教育投入年年大幅增长,但要真正实现目标并不容易,这尤其让地方财政感到困难。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议定:“4%”是本届政府向全国人民的承诺。这件事必须完成!

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首次占到GDP4%,教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公平。

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持续不断的财政投入,带来了教育的显著发展。我国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受到资助,上小学、初中学杂费全免,贫困寄宿生还可享受生活补助;读中等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每年可获1500元助学金;读大学每年可获3000元国家助学金,还可享受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

这从制度上努力保证各个学段的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学可上、求学无门。

“救灾恤患”:有效应对灾害科学重建家园

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从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伴随着金融风暴呼啸而来,中国发展雪上添霜。

面对频发的灾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在灾难中,中国应急机制趋向完善。汶川地震7个月后,中国就修订了防震减灾法。如今,从国家到地方的应急机制已建立起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总规模达到100万人,可在最短时间应对危机。

灾难过后,党和政府对恢复重建制定科学的方案和条例,给予充裕资金支持,实行对口支援,重建美好家园。合理安排居民迁建,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同时,防灾、减灾,成为国务院部署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着眼点……一系列决策,体现出对自然和科学的尊重。

“从汶川到玉树,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德国《世界报》这样说。

“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政务公开的本质,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这是制度性防腐的起点,是一段紧跟快赶的路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12天后,汶川地震25分钟后我国政府就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6月1日,民政部要求有关部门将所有救灾资金和物资及其使用情况予以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中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中的透明态度,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当前,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中办、国办印发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新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公开为 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提出“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和“强化监督保障措施”,建立问责机制。当年,中央部门出国(境)、公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 “三公”经费在舆论高度关注中,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政务公开只是政府自身改革的一个缩影,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与服务政府的工作仍在进一步推进之中。

“改革攻坚”:释放发展转型新动力

5年中,奋力前行的中国,靠的是改革的动力。

应对金融危机靠改革。危机催生了增值税转型改革,2009年实施当年就为纳税企业减轻税负1200多亿元。

推动结构调整靠改革。全面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差别电价、可再生能源加价等,有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社会公平靠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在2013年2月初迈出关键一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主要目标。

五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间投资、规划教育改革、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改革,就像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着中国经济转型。

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仍有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破解。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前行,开启了一个通向未来的新起点。从这里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绘就新的蓝图……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