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提案应有更多的“干货”

两会教育提案应有更多的“干货”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教育问题作为基本的民生问题,必然会有很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回顾近年来的两会,笔者期望教育提案,要少些重复,多些“干货”——这也符合本届两会精简、高效的主题。

近年来的两会教育提案,颇多重复——对于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反复提议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所涉建议早已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有明文规定,这就不适合再提,而应该对有关部门进行质询、问责了。比如,不少委员代表提议义务教育学校要取消重点校、重点班,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早已明确规定不得设重点校、重点班,提议的目的是为了审议、立法,而法律早已确定,这显然就重复了,委员、代表需要做的是对《义务教育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质询。从这一角度出发,要让本届两会有更多的教育“干货”,一方面,委员代表应集中关注个别重大议案。比如怎样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当地升学问题(即异地高考),虽然此前各地已经出台方案或者思路,但是,一直以来,笔者认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应该由国家层面主导,应将其纳入立法程序,只有通过广泛听取意见,讨论、审议,异地高考方案才能达成广泛共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各地行政部门负责决策。可以预计,今年两会上,异地高考会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但如果不是采取纳入立法程序的方式,对其的讨论,很有可能只是泛泛而谈。

另一方面,委员代表应该努力促成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进行修订。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了很多不错的改革措施,但是,落实这些改革措施,都遭遇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为此,只有结合纲要提出的改革措施,修订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才能让改革顺利推进。客观而言,代表委员所提的改革建议,是很难超越三年前集全国之力,经过100多次座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因此,要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最有效的途径是将教改纲要,变为教改法案。这是代表、委员的职责所在。

这也对代表、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现行法律法规,据笔者所知,虽然教改规划纲要颁布快到三年,可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纲要究竟写了些什么,这包括一些高校的领导、教授在内。在这种情况下,谈论教育问题,就会变为“零起点”,大家以为自己发现了教育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而这些早进入了纲要。这只会折腾精力,而且,有关部门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会如释重负——“我们早就发现了”。

其次,应该让质询、问责的力量强大起来。两会有两大功能,一是立法(制订预算),二是监督、质询,尤其是后者,这会让两会的作用更明显。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说,代表、委员,应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比如,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应该在2000年就达到GDP的4%,可直到2012年才达到,这就是代表、委员坚持不懈质询的结果,但也在一定程度表明,质询的力量还不够大,使得这一目标达到的过程太漫长,导致教育欠债过大,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假如本届两会,代表委员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干货”,对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实质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