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对中国“红利家族”的剖析(3)

常修泽:对中国“红利家族”的剖析(3)

 

 红利释放的波动曲线: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改革红利”并非今天才有。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这个红利的释放呈现一个波动过程。我建议,将来应按照上述我的“五点一线”论,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经科学计算,做出红利曲线图。根据我的经验,初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经有获得过“改革红利” 较多的时候,但也有“改革红利”微薄的时候,甚至有“改革红利”负能量的时候。

具体说,过去三十多年里,有三次比较大的改革红利高潮,以及两次比较严重的改革红利低潮。

第一次改革红利高潮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这一段是改革开放红利释放得比较好的时期,特别是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到中共十三大时达到了高潮。

第二次改革红利高潮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以后,改革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大,改革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这一时期红利比较多。

第三次改革红利高潮是本世纪初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了全球化的轨道,开放倒逼着中国改革,带动了不少实际性的改革举措。

而改革红利低潮方面,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1989年至1992年初,这三年多的时间,中国整体是一个改革的低潮,红利很少,甚至是负的红利;另一个低潮期是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行政权力明显地介入市场经济活动,改革红利有所减少,虽然有客观原因,也不能排除主观上的一些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容易改的差不多已经改完,余下的都是“硬骨头”。在改革的“战车”跨越边缘性障碍之后,现在需要推进到核心部位的“堡垒”面前。在改革远未完成的情况下,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潜力更大,更具有根本性。

重在打破固化利益格局对红利释放的掣肘

从十八大提出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下一步改革,迄今已经一段时间,人们对改革多有期待。但当前面临的现实是,由于固化的利益格局的羁绊、掣肘,新一轮改革依然“举步维艰”。能否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以形成一个人们所说的改革路线图,正成为社会多方面的迫切期盼。

固化的利益格局对红利释放的阻遏、掣肘非常严重。这里面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碰到的是一个很大的网,它羁绊着改革,掣肘着改革,以致很难释放这个红利。到底这个路怎么走,怎么样真正地突破现行的僵化的利益格局,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只有打破固化利益格局,将利益关系调整到位,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正义,才能赢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支持,并激发新的改革动力,改革才会有实质性进展。如果不讲此逻辑,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实用主义,到头来改革难免扭曲变形。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是不可复回的,我们期待着第四次红利高潮的到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