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条“增速曲线”看五年来中国民生轨迹

从三条“增速曲线”看五年来中国民生轨迹

“全家5口人,种地、打工、推销种子,去年收入10万元。如今农民的来钱渠道越来越多。”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村村民刘军坐在家里炕头上,一边看着电视上全国两会直播,一边细算着自己去年的收入账。五年前,他全家的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

刘军家的账本反映了过去5年中国普通家庭的收入变迁。收入增长的背后,是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9.3%的增长和大幅增加的民生投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百姓收入水平持续增加,这三条亮丽的“增速曲线”勾勒出5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轨迹。

——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

——5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9.9%。

——5年来,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医改时启动,人均经费由15元实现翻番;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

“经济增长、民生支出与百姓增收,既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小校长熊梅说,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既能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又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财政厅厅长邹继宏说,五年来吉林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首先是“授人以鱼”,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居住条件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比如,2012年,吉林省筹措拨付资金118.5亿元,保证了企业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月人均标准由1186元提高到1370元。

同样重要的是,民生支出也要“授人以渔”,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待就业等方式,引导百姓提升自身增收致富能力。

邹继宏说,2012年,吉林省筹措拨付资金30.3亿元,支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等创业就业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就业。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不过,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州长吴泽刚告诉记者,政府收入的60%用于民生投入,覆盖教育、卫生、低保、农民产业扶持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对牧区的老旧房进行‘四改两建’——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建通村入户路和建沼气池,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县长孙立荣认为,从长远看,经济增速企稳回落的同时,要实现民生支出保持刚性增长,还必须探索民生领域“多元化”投入机制,摸索民生事业的市场化道路,通过政策的引导、激励,吸纳更多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

孙立荣举例说,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种“低工资,高福利”、由政府和企业“包揽”的低水平全民福利制度,已经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探索社会化、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综合养老道路。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