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市长信箱吊诡回应质疑——“凡事都有第一次”(2)

解读:市长信箱吊诡回应质疑——“凡事都有第一次”(2)

以近期新闻为例。一是故宫失窃,一是广州“举牌哥”。同样面对质疑,从“失窃”、“错字”,到“经营会所”,故宫的回应左支右绌、不如人意。而广州地铁公司则一周内三次主动回应,约谈学生“举牌哥”,赢得舆论一致好评。仅从回应能力而言,广州更胜一筹。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州有过多次面对群众问政的历练。从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到与建委对话的“口罩男”事件,经常面对诉求和质疑,才使得“权力”尊重“权利”的意识日益提高。

再比如2009年成都公交大火惨剧发生之后,信息公开的主动、及时,不仅消解了种种疑问、猜想,也使公众和政府“站在一起”去共同面对。而深圳大运会前,面对公众对“禁止农民工集体讨薪”的质疑,住建部门追回禁令并公开道歉,不仅呈现了特区的城市精神,也有效地维护了地方的形象。

近些年来,正是在中央“公开及时、准确透明”的明确要求下,在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不少领导干部逐步形成共识:对批评或质疑,不必过于敏感,甚至将其视为不和谐声音,能捂则捂,能压就压;也不能玩弄技巧,将其视为“危机公关”,忙不迭撇清责任。而是要真诚坦荡,冷静面对,这样的共识,正在促进各级政府执政理念的提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回应要真诚、恰当

互联网时代,公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诉求已经成为常态,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官方及时、全面公布热点、重点事件信息,才能建立其公信力,获得公众认同,防止网络舆论演变成现实中的恶性事件。

政府回应网络质疑,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态度真诚,行为坦荡,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理解,有助于舆论向正确的方向行进。

最恰当的回应当然是“从网上来再到网上去”,说“网言”道“网语”行“网事”,而不是摆着一副“官架子”说满口的“官话”,那样只会被网民批驳得体无完肤,骂得灰头土脸。这方面四川会理县对于“悬浮照”事件的应对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悬浮照”事件中的当事人孙正东,本来身处舆论漩涡,所有的责任都在于他一个人,但是他以政府的官网和自己的微博为阵地,不仅真诚地向网民道了歉,还用轻松幽默的“网言网语”成功地使自己化危为安,同时还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把网民对“悬浮照”的责难变成了对会理县风光的向往。

面对网民的责难,孙正东作为事件的直接当事人,没有躲没有逃,也没有找任何借口,而是就事论事,道歉、贴上真图,说明真相,化解了网民的责难。

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恶搞图片,他也没有气急败坏,而是宽容大度,并从6月27日晚开始,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并评论网友对会理县领导的各种PS恶搞图片,还从中挑选自己认为“最喜欢”的贴在自己的微博上与网友分享,并表示自己“在加强练习PS技术的同时,我还将学习微博操作,以便跟大家介绍会理县”。他成功地把“恶搞”议程淡化了,很多网民开始和他交流有关PS技术方面的事。

他在自己微博上还贴出了大量的会理县风光图片,并对自己家乡的风光赞赏有加,使很多网民不由自主“心向往之”,和他联系起旅游的事宜来。而孙正东热情地回答“来会理我请你们吃梨!”

对于劝阻网民们不要再“恶搞”了,他的招更高:“听说PS还在继续,会理领导表示鸭梨很大。他们不仅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处于飘浮状态、还要全球各地的跑……很忙很累的有木有?!”

看到这条微博,估计即使再喜欢斤斤计较的网友也会莞尔一笑,万事皆消,而且真心诚意想和这样一个大度幽默的人交上朋友了。还有危机吗?危机就这样轻松地变成转机了!

所以,主动回应,用网民熟知的“网言网语”回应“网事网情”,相互交流,互相讨论,让怨气消解、矛盾消除、危机消失,是非常重要的。把政府的决策布置同网民的关注点结合起来,及时发布对事件的判断和对策,批驳谣言,对于反击错误言论、疏导情绪,吸纳公众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舆论环境,对于平息网络舆论无疑都是有效的手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