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罗和安
近年来,我省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投入到教育领域的经费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在振奋欣喜的同时,更要重视把这笔钱花好、花出效益,确保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建议省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机制,成立高规格的专项领导小组,将各部门与教育相关的项目与经费统筹起来,统一纳入全省教育经费的使用范畴。杜绝出现“各自为政,分散作战”的现象。同时,可以编制统一的教育经费使用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在全省建立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并依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各类教育的改革内容和发展任务,做一个中长期(5年或10年)财政教育经费使用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
要形成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防止教育经费被截留、被挪用到别的领域,确保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地用到教育上。针对一些浪费教育经费,将钱花在建设豪华校门、盖漂亮大楼的现象,我们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考评体系,确保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
不能忽视教育均衡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校长 蒙兰凤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的教育经费投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是我们教育界的“福音”。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来说,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大的问题还是存在。比如我工作的学校虽然位于县城,但所获得的补贴仅有生均经费一项,这笔有限的经费基本上都投进了教室改善、添置校车等教学硬件设施领域,很难有多余的钱投入到师资力量提升这个方面。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或者同一省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其经济总量大,地区生产总值4%的投入就意味着一笔充裕的资金投向了教育。反观落后地区,本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总值基数小,投向教育的经费也就相应地变小了。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上就存在不足,欠着发展的“旧账”,在这种情况下,更难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困难重重。
落后地区的学生资质不比发达地区的差,而且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好学的精神也非常强。改善他们的教学设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老师,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统筹机制和评估机制,确保财政支持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而避免财政投入上以各地生产总值的4%为标准“一刀切”,产生发达地区资金“花不完”,贫困地区“没钱花”的窘境。
教育要尊重孩子个性差异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 汤素兰
“教育是开启新世界之门的钥匙。”美好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幸福而不是强制与束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发挥孩子的个性,给每个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美好的教育还要满足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求知上的冒险精神,有一种发现真理的强烈愿望。
教材的编写也要多元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历史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因此,为了亿万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继续坚持中小学教材“一纲多本”的改革政策,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提高教材的服务水平,维护教材市场的公平竞争,推动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提升。要加强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设置。教材推行“一纲多本”改革政策的前提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设置的标准要非常严密,具有前瞻性,体现国际化、专业化的要求和水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