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国要避免做货币战争的替罪羊

连平:中国要避免做货币战争的替罪羊

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非传统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QE),是让当前乏力的经济重新启动的必要手段。但关于QE有效性和风险的质疑也日益增多。随着日本央行开启的“无期限”宽松货币政策,一些经济体货币相继贬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渐显。于是,“货币战”——这个冰冷的词又回到了媒体聚光灯下。日本学者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悲哀地写道:“太平盛世中,谁能意识到战争已经打响?若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一方,而在人们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将自己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方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天中国的金融市场,似乎正在重复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的繁荣和忙碌。然而,人们同时警惕着,会不会有危机站立在这繁华的不远处伺机而动?全球是否已经处在新一轮“货币战”之中了?中国又当如何应对?就此,记者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

连平指出,“货币战”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既不是为了争夺货币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也不是争夺货币的势力范围,其实质是竞争性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之后,“货币战”出现过多次。日元近期的贬值还没有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但是如果日本进一步推动日元贬值,有些国家就会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从而形成多边的竞争性贬值局面。连平认为,在可能到来的“货币战”中,中国既要避免参与,不打“汇率战”,同时也要避免做“替罪羊”。我们在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还要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连平认为,中国货币存量较大,未来有必要关注和防范中国资本流出的风险。国际资本是迅速大幅流出还是稳定地留在中国境内,关键还是看中国自身如何作为。

量化宽松对推动经济增长有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文汇报: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一个可能性,就是各国货币有可能竞相贬值。“货币战”这个冰冷的词又回到了媒体聚光灯下。甚至有说法认为,从2010年11月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QE2)之后,全球就处在“货币战”之中了,“战争”还将继续下去。您怎么看?

连平:“货币战”既不是为了争夺货币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也不是争夺货币的势力范围,其实质是竞争性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之后,“货币战”出现过多次。这次它的始作俑者是日本。按照我的理解,日本的货币贬值政策旨在“一石三鸟”:一是刺激出口,并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因为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二是提升进口商品价格,借此提升国内物价,改变通缩状况,从而适度刺激通胀;三是提振市场人气,推高股市,以期带来资本的流入。对日本来说,资本流入首先是资本回流。因为,日本在海外投资规模非常大。最近日本股市涨得不错,资本有回流迹象。那么,对未来怎么看?我的看法是,目前只是日本推行日元贬值政策的初级阶段,还只是口头上说得较多,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实质性举措,也就是说,日元会进一步贬值。从全球反应看,有的关注,有的观望,有的焦虑。焦虑的主要是经济出口导向型国家,像巴西、韩国。美国及许多欧盟国家并没有感到有太大压力,所以还在观望。尽管日元近期的贬值还没有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但如果进一步推动,有些国家就会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那样就会形成多边竞争性贬值局面,真正的“货币战”或者说“汇率战”就开始了。与此同时,“汇率战”还可能带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事实上,研究国际经济的学者通常把“汇率战”与贸易保护主义看成一对“孪生兄弟”。对此,我国应当保持高度警惕。

文汇报:当经济衰退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本来无可厚非,IMF也表明各国有权利把自己的经济带上健康发展正轨,包括使用汇率政策。问题是,在当前世界经济状况下,这种政策工具真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吗?

连平:各国自主决定其宏观经济政策确实无可非议。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尤其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比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的管理政策等,一定会带来“溢出效应”,即它可能对其他国家也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当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时,由于其经济体量大,必然会对他国产生影响。各国政府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就发展起来了。我们有时候看到,全球几大央行同步加息或减息,就是事先协调的结果。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达到较高水平时,宏观政策还需要考虑国际影响。

经济增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金融对需求会带来重要影响,货币宽松政策会刺激需求。但是需求还受到更多其他因素影响。目前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实际上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存在问题。要推动经济增长,恐怕还需要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同时给力。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诸如市场要素的价格波动、投资需求、减税力度、人力资本及创新推动等等,发达国家在这一系列方面的表现都还比较弱。日本去年因为灾后重建,产生了一系列投资需求。今年这些需求明显减弱。因此,像日本这样的国家,未来经济增长步履依然艰难。目前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可能带来能源方面的一些积极变化,加上美国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美国经济复苏状况相对较好。总之,货币宽松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有作用,它主要在需求端产生一些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更不要把它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文汇报:德国、英国等对日本央行举措的评价是:“试图以牺牲贸易伙伴的利益为代价重振本国经济”。有学者认为,货币贬值只是贸易摩擦中的一个方面,而且货币贬值在当今世界贸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对此,您怎么看?

连平:货币贬值是常有的事。正常情况下,货币升值或贬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引发。比如,当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多了,对本币就有比较多的需求,本币就会升值;贸易逆差、资本大量流出,本币就贬值。这是一种正常变化。还有一种情况,即最近日本“以邻为壑”,人为压低日元汇率,这完全是政策主导的,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而不惜去损害他人利益,存在明显的政策蓄意;对于这种行为,要加以高度警惕,而且必要时要加以反制。

日元贬值作用到底如何?从国际经济学理论来看,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观察。其一是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但贬值有没有效果,要看进出口商品的供需弹性;弹性大,贬值效果好,弹性小,贬值效果就不好。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全球的需求和供给弹性都不大,尤其是日本。所以,推行这种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其二是J曲线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货币贬值要产生正向效应会有一段时滞,一般在半年到一年。期间,贸易伙伴国的反制措施可能已经跟上来了。所以,货币贬值也不见得会取得很好效果。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