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利昂的中国气息(2)

摘要:外交部大楼、警察总部、医院、糖厂……在塞拉利昂,你能时时感受中国气息。中国以平等的姿态来到这里,建立朋友般的合作关系,为非洲带来了欧洲和美国未能给予的机会。

2013年2月22日,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宣誓就职  新华社记者邵海军摄

弗里敦市中心,有一座9层白楼,当地百姓亲切地用中文称之为“友谊大厦”。 如今,这座上世纪70代中国政府援建的高楼是塞拉利昂政府各部委的办公楼。

“中国是塞拉利昂真正的朋友,友谊大厦是塞拉利昂人民心目中的丰碑,”塞拉利昂总统府新闻官尤尼萨·塞萨伊这样说。

沿着弗里敦的山路曲折前行,在号称“西非雅典”的福拉湾学院有一座孔子学院。

走进这里,用中文“你好”互致问候成为学生们的时尚。去年,当汉语课程正式成为校方认定的选修课后,5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汉语超过法语成为外语系学生第一选修课。学习中国文化、到中国留学,成为学生们的梦想。

外交部大楼、警察总部、医院、糖厂……在塞拉利昂,你能时时感受中国气息。中国以平等的姿态来到这里,建立朋友般的合作关系,为非洲带来了欧洲和美国未能给予的机会。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街景     新华社记者邵海军摄

“几乎每个塞拉利昂人都知道中国人非常勤劳,任何时候都在工作,行事非常低调。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中国人大喊大叫,颐指气使,”尤尼萨·塞萨伊告诉说,“中国工程师和塞拉利昂工程师一起工作,中国公司大量雇佣当地人,而且还培养了当地的工程师,不仅创造就业,还进行技术转移。”

因曾在北京留学、懂汉语,约瑟芬成为当地政界的“香饽饽”, 她是塞拉利昂外交部的一名翻译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