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上午8时30分,成都领事馆路与人民南路十字路口,出租车司机方师傅猝死在车上;3月9日早上7时许,大连山东路商业街路边,出租车司机崔德宣猝死在车内;3月22日晚上8时,银川鼓楼东南角,的哥陈学平猝死。
虽说陈学平师傅在生命之火熄灭前,用人生最后一次急停保护了乘客,让市民动容,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英雄。但细想想,每次危险来临,是否都要付出英雄的宝贵生命?
有一位银川网友说“陈学平的死并不温暖。因为他并不只能代表个人,而是整个群体。什么时候出租车行业公司化,的哥的姐成为员工,才能享受法定的休息和劳动保障。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然而,遥想2004年的罢运事件,银川已经失去了低成本解决此事的最佳机会,出租车行业公司化,现在再做何其难啊!”
是的,出租车行业公司化运作是解困之根本,不易实现。现在,还有哪些“容易实现的”,可以立马着手呢?
除了收入问题,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或许可以增加性情管理和精细管理,提升的哥幸福指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卢泰英表示,出租车司机的幸福指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出租车司机一直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长时间的驾驶给他们身体带来颈椎病、腰椎病、胃病、前列腺炎等职业病;而工作压力缺乏排泄渠道,经常受到乘客刁难,无力改变生存状况等因素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等心理疾病。司机们都有家庭,还承担着家庭支柱的角色,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和体谅。
此外,一些出租车业内人士提议,将出租车驾驶员列为特殊工种,将55岁作为出租车司机法定的准许退休年龄,55岁至60岁司机可根据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状况选择退休。从安全行车和提高市民出行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制定出租车行业司机健康等因素的行业标准,杜绝健康未达标的驾驶员上岗。
以上这些,现在可以改进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