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性认识并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共同富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性认识与正确把握。
要理性认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在城乡居民包括贫困人口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相对差距,而不是一部分人绝对富裕另一部分人绝对贫困的绝对差距。二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处于过大区间,但没有出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从量上来说,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要超过0.5,从质上来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会导致社会矛盾异常激化,这些在我国都没有出现。三是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一面。既要看到我国收入差距中有非法因素和不合理因素,更要看到改革开放之后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的。四是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扣除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因素之后,实际的收入差距要小于名义收入差距。五是我国社会发展差距要小于收入差距。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科技、文化、教育、环境的差距无论从城乡还是区域来看都小于收入差距,也就是说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差距并不完全与收入差距成正比。联合国人类发展署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不能用收入差距来代替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
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但本质上是发展水平低和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我国的改革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且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有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逐步推进,这就必然会产生一些体制的漏洞和缝隙,产生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而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如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等。从根本上讲,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发展水平低和不平衡导致的,需要通过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来解决,需要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兼顾效率与公平来解决。绝不能因为收入差距扩大了,就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就搞平均分配,或者照抄照搬别国的办法,这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既要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又要对实现共同富裕充满信心。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的,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更多地涉及到既得利益的调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打“攻坚战”、“持久战”。更重要的是对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充满信心。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收入申报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一系列鼓励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都起到了良好作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综合状况的基尼系数自2009年以来已经开始出现缩小势头,城乡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缩小趋势;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特别是贫困人口要过上小康生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