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4)

中国经济“慢”增长的多维观察(4)

视角之六:发展方式转变

周朝时,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孔子带弟子子贡去观看。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会有危险。孔子解释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弓久张而不落弦,则绝其力;弓久落弦而不张设,则失其弓之往来之体。文武二王的张弛有度,开创了周朝八百年雄浑伟业。强弓易折,锐斧易钝。中国的高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拐点。2012年,中国政府8年来首次将经济增速目标调降至8%以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认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强调,调低经济增速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真正实现高质量增长;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调低经济增速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主要目的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也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并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民生。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应当更加重视GDP的质量和构成。如果说以前我们必须重视经济发展速度、重视经济总量,那么,现在就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就要看GDP的内容,看它的实际构成。马克思在讲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时强调,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仅要看价值量而且要看使用价值的性质和构成。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清朝后期,虽然我国GDP的规模很大,但由于其构成是茶叶、蚕茧、瓷器等,而西方国家的GDP构成则是机器设备、坚船利炮,结果我们还是落后,加上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最终是被动挨打。这说明,要提升一国的竞争力,必须改善GDP的构成。如果我国的GDP是由世界领先的技术、关键领域的知识产权、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构成的,那么,我国经济的素质和竞争力必然领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取得了实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二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要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注重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七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八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要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文化市场。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