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想“抛弃中国”(2)

日本经济想“抛弃中国”(2)

至于日本媒体炒作的撤离中国的企业,据了解,也大多是因为自身经营原因。例如,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盈利的经营模式已经过时,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部分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寻找更廉价市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此外,近年来,日本家电企业和汽车企业竞争力有所下降,其业绩早在钓鱼岛争端之前就已经出现下滑。松下公司早在2012年初,就已经宣布大规模裁员,索尼和日立也削减了在华电视机生产规模。而日本汽车因在华研发步伐落后于欧美车企,在中国市场不断受到挤压。它们撤离中国或者业绩下滑,与中日关系根本扯不上关系。

对华投资结构正悄然改变

与日媒大肆宣扬的“撤离”相反,如今,有更多的日本企业正在进入中国。

“日本男士西装专卖店-春山洋服商事将在上海开设第1号店铺,计划未来5年在华销售网点数量将到100家”的“日本三井物产将在中国扩大钢铁等产品进出口业务和物流业务”,“日企将在中国主要城市提供手机换乘导航服务”,“日本各看护企业扩大中国业务”……

记者翻开近期日媒报纸,随意地就找到了上述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案例。与前几年近乎全是日本制造业投资中国不同,如今,服装、餐饮、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开始占据主流。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介绍,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已转向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看好中国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日企的研发机构、分析决策中心都纷纷设在中国,对华投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第二产业逐步转向以金融、咨询、研发、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2011年,日本企业在华投资金额最多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而在华服务业的形态也从批发零售、咨询到医疗护理。

为安倍经济政策“铺路”

尽管日本媒体和舆论渲染在华日企的“遭遇”,但事实是,中国仍旧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在亚洲主要投资对象国。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曾在去年钓鱼岛争端后的10月和11月针对在华日企作过调查,结果有42%的企业表示“维持现状”。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日本国内为何还蔓延中国悲观论?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这是安倍政府经济政策的一种考量。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此举令更多海外资本回流,尤其是回流到灾区,以增加当地就业,提振当地经济。另外,日本政府也可借机调整其海外经济战路,让更多资本流入东南亚国家。

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则认为,在华日本企业已经超过2.2万家,它们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受益匪浅,很多日本产品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然而,日本国内因经济多年低迷,从媒体到专家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心态有些失衡,故意渲染中国悲观论。实际上,日本的家电和汽车行业竞争力下降,销售额也在减少,但日本舆论不仅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将责任归罪于他国。商界的规则是‘顾客是上帝’,但日本在与中国交往时却忘了这点,什么都是‘我是最好的,你得听我的’。但现在是中国消费者要买东西,日本必须调整心态,进一步了解中国,适应中国,而不是去渲染中国悲观论,否则那将是自欺欺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