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延迟退休”须算养老金明晰账(4)

【案例】“延迟退休”须算养老金明晰账(4)

延迟退休忽视劳动力供求现实

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锐减,如果不延迟退休,那么将造成劳动力短缺。从绝对值上来看确实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靠延迟退休就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吗?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分析, “活得长不一定活得健康,健康寿命比寿命更重要”。 乔晓春说,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不再单纯用人均预期寿命指标,而开始用健康寿命指标反映各国人口的健康状况。目的是提高人口的健康寿命,缩小国家或各组织间人口健康寿命的差距。

乔晓春认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本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人口健康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推广“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健康”的理念,更加关注健康寿命。

“现在,我们在研究一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课题,在美国叫压缩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说,如今,老年人的寿命虽然延长了,但是生活质量不高。很多人到了60至70岁就得了老年病,如老年痴呆、智障、行走困难。比如说他能活到90岁,但60岁以后就不健康了。

从60岁以上劳动力健康状况来看,延迟退休能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吗?

根据人社部《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来看,八成以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要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35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

这份分析显示,85.2%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35岁以下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63.2%,其中,要求劳动者年龄在 16-2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占27.6%,要求劳动者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占35.6%;要求劳动者年龄在45岁以上的仅占4.9%。

虽然这仅是一个季度的分析,但是可以看到,大多数用人单位会青睐年轻人,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年龄45岁以上的仅有4.9%,可以想象出要求劳动者年龄60岁以上的会有多少?

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偏好来看,延迟退休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吗?

延迟退休到底对谁有好处?

既然无论是从劳动意愿还是从劳动力供求上看,延迟退休都不是受欢迎的决策,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年龄?人社部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同时,人社部也承认,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还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也有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目前,人社部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在总结国内外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论证,随着社会共识逐步增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决策,涉及到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是调整,那么应该既可以往前调,也可以往后调,也可以前后都不调,而现在我们看到人社部的方案只是在研究什么时候延迟退休,延迟几年合适,已然认定了这种调整必须是延迟。究其原因,是延迟退休可缓解政府养老支付压力。

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报告中说,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有报道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晚退”可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猛药”。

一方面是将面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一方面是延迟退休带来的巨大“收益”,面对这种诱惑,政府不严密论证退休是否该延迟退休,只是抛出该延迟几年的命题,这种看似要严密论证的内容,其实早已拍脑袋做了决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