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延迟退休”须算养老金明晰账(5)

【案例】“延迟退休”须算养老金明晰账(5)

【启示与思考】

“65岁退休”的争议,在网络世界里激起了轩然大波。在巨大的质疑声之后,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称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

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相比一刀切的延迟退休,尊重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也的确更显人性化。

尽管目前还没有结论指出最终的退休年龄应该在哪个节点上,但既然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已经筹划多年,却恰恰说明延迟退休政策的指向已然是大势所趋,即便具体的年龄节点目前尚无结论,但并不代表未来绝不会得出“延迟退休”的政策,至于是否延至65岁,并非争议的焦点。

即便“阶梯式退休”的提法更显合理与人性。更不乏专家将“阶梯式退休”解释为“蓝领因为从事体力劳动,可以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白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自愿退休的原则,而国家机关干部应该按规定退休”。表面的自愿与人性关照背后,却仍然难掩其弊端。当白领和国家机关干部这类相对清闲而又性价比高的工作性质,成为“常青树”职业时,相比蓝领工作性质优势的扩大化,更将压缩并减少蓝领劳动力的供给。其引发的职业生命期差异,甚至极有可能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缺口,与政策初衷更是南辕北辙。

“延至65岁退休”显然不能被归于误读和炒作,不能被“阶梯式退休”这件“新马甲”所遮蔽。

“延迟退休”必须要有养老金明晰账!

“养老金政策”调整当然可以,但对民众来说,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有利还是无利,养老金的账本首先应该让人看明白。延迟退休这一政策遭遇如此多的反对声音,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民众对养老金账本的基本信息缺乏了解。

且不说全国养老金空账规模是多少,民众不知情,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也是一问三不知。比如,个人养老金账户上究竟有多少钱?将来退休了,能领多少退休金?延迟退休多干几年,能多领多少退休金?诸如此类很直接、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都不清楚,又如何让大家同意“延迟退休”政策?

养老金政策调整要考虑民众的利益诉求,需要想方设法说服民众,通过翔实的数据,解答民众心中的疑惑。

养老金政策调整和民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重大,从程序上来说,由具体的职能部门内部研究制定,或许不太合适。国务院曾经要求,一些重大公共政策应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希望,延迟退休政策方案制订及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除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也听听普通老百姓怎么说、怎么看。

延迟退休应该看是否对最广大的劳动者有利,而非是否符合国际趋势、是否平衡养老金收支压力。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延迟退休”这一新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