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

摘 要: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近几年中获得了急剧的发展,微博问政也受到了网民与政府机构的重视和欢迎。但是,微博问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单向传 播、缺少有效互动以及常态化机制的缺位。作为微博问政的扩展和延伸,“微博议政”围绕特定主题与网民进行持续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对网民的意见进行收集 和回应,其主要内容包括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相结合、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专题活动和规范的制度管理等方面。当然,微博议政也并非完美, 需要警惕网民民粹主义、网络水军干扰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隐忧。

关键词: 微博问政; 微博议政; 网民民主; 自媒体; 网络民粹主义

 

孙光宁   微博问政

 

一、微博问政的内在缺陷与不足

在近几年中,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获得了急剧发展,由 2010年两会时开始的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网络热点。微博问政最初仅仅是两会代表和委员的个人行为,通过开通个人微博的方式发布两会信息,征求网民意见, 甚至将其中部分意见上升为提案。这种微博问政的形式受到了网民的追捧,其形式也由最初的个人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正式行为,各级国家机关纷纷开设了本机构 的官方微博,作为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毫无疑问,微博问政能够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广泛接受与认同,原因就在于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微博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可以使网民与代表委员之间 的沟通更加积极和灵活;二是微博的低门槛准入使得普通民众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三是微博使用的广泛性能够使特定议题的讨论更加全面而深入,进而产生积 极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微博问政已经成为行政机关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各级国家机关的相关实践活动,微博问政 的局限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一,从主要目标来看,微博问政更多的是权力机关进行信息公开的手段,单向性为主的交流方式影响着网民“加关注”的热情。一方面,初期的微博问政是代 表委员为网民提供两会信息的一个窗口。这种交流方式固然直接而便捷,但是,其局限于两会期间的时效性容易给网民留下错觉,认为微博问政仅仅是两会期间的特 殊现象而在平时不予关注。另一方面,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国家机关的官方微博也更多的以公布相关信息为主。虽然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公开方式,利用微博等 自媒体已经相当直接和迅速,但是,政府机关的官方微博中很少对网民的评论进行回应,甚至在很多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关闭了评论功能。无论是代表委员的个人行 为,还是政府机关的官方行为,在实践中大多进行的是单向的信息公开,而非有效的互动交流,以至于很多网民在兴冲冲地对官方微博“加关注”之后,由于难以得 到有效回应而取消了对这些微博的关注。

其二,微博问政仍然缺少有效的互动手段,在权力机关和普通网民之间的交流还相当有限。微博的兴起是网络发展的新现象,其受欢迎的程度、发展速度和运行 规律都使得各级国家机关有些措手不及,即使对已经开设官方微博的机构来说也是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与现有的运行方式之间出现了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多 数国家机关却仍然因循传统的应对方式。具体到微博问政中,他们对网民的回应更多体现了稳妥和谨慎,进而影响了反馈的速度和针对性。网民在官方微博中的留言 和评论往往被束之高阁,即使有回复也言简意赅。换言之,对于这种政务微博的日常使用,大多数政府机构还尚未形成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也没有相 应的措施来保障,例如信息内容、发布时间、审批流程等。对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针对本单位负面消息的处理,本应第一时间迅速 发布的信息,还往往遵循层层审批的陈规,时隔数日甚至数周才发布相关信息,显示出政务微博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政府机关的这些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微博问政的实际效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