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理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理念(2)

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正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这种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社会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

从指导思想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都始终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公正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在改革开放中要注意避免两极分化,把社会公正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执政为民”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持续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人类社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应该继承或借鉴全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有本质区别,二者在公正观念上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实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正,不是诉诸抽象的自由和权利,而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上,建立在对全体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为人民谋福祉的使命之上;在经济上,要求在阶级平等基础上发展生产和实现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物质需要;在政治上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使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社会主义的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公正,也是能够具备实现途径的真正意义上的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而发展的,它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上,注意吸收古今中外在公正观念和公正实践方面的优秀成果,理直气壮地宣示和践行公正的理念。

从社会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我们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社会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一些社会制度或体制相对滞后。在全球化不断扩展,社会改革日益深入和社会体制处于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下,社会资源配置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矛盾比较突出,公正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公正作为评价和规范社会制度和人们行为的合理性的价值范畴,社会公正要求社会对权利和义务的合理配置,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否坚持公正思想,在实践中解决好公正问题,关乎执政党党和国家发展的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公正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而艰苦的努力。强调公正意识,促进公正实现,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