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原:挺过“阵痛期”才能追求经济高增长

卢中原:挺过“阵痛期”才能追求经济高增长

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卢中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国内经济增速出现了趋势性放缓,这是中长期预测,当然不排除短期会有所上扬,例如今年的经济增长就可能高于去年,明年还可能高于今年,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经济从中长期来看不会继续放慢。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将中国经济的这种趋势性放缓称之为增长阶段的转换,即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趋势性下滑?卢中原分析,从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需求面基本稳定,但从供给角度分析,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效率提高这三大要素都在放慢。首先,据预测,“十三五”开局期间,中国劳动力增长为0,出现绝对停止。实际上,在2012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已经出现了负数,开始绝对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就是为0,甚至为负。其次,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在减弱。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储蓄会减少,投资增长会放慢,因此,中国经济增长遇到人口红利的弱化,甚至消失。若以上两个因素都在放慢,经济增长必然放慢。

再次,能否通过提高效率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趋势抵消一部分?这就需要加快转型,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改善、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强化民营经济竞争、继续扩大开放等等,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卢中原认为,我国经济未来增长主要动力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而是效率提高带来的贡献。当然,效率提高也不是人为想要提高多少就能实现,会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制约、结构制约以及技术创新的制约,这是客观规律,即使通过宏观调控也无法改变中长期经济趋势性放缓的事实。加快转型,可以扩大效率改进带来的贡献,能够把经济增速下滑的幅度抵消一部分,如果不加快转型,下滑的速度就会更加明显。

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第二大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效应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去年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调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程中,非制造业活力越来越强。去年我国经济增长7.8%,但新增城镇就业比预期的目标多了360万,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就业。

另外,非制造业的PMI指数这些年一直在55%以上,去年制造业连续几个月低于50%,同期非制造业高于55%,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很重要一部分来源于非制造业,特别是服务业。

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也非常明显。去年,东南沿海出口下滑,但在深圳,高新技术出口没有出现下滑,而传统制造业下滑明显,主要是因为如富士康等产业转移到成都等西部地区,而深圳公司则致力于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经济形势变化的第三大特点是,经济转型内部动力增强,压力加大。

对国际经济形势,卢中原认为也出现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通信和新能源;二是美、欧、日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必定影响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格局;三是新兴经济体日趋活跃。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