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评估公共政策的道德影响

必须评估公共政策的道德影响

摘要:前一段时间,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公共政策出台后,社会的离婚率陡然增高,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公共政策产生的道德影响是复杂的,不仅取决于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受制于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民众对政策的解读。

前一段时间,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公共政策出台后,社会的离婚率陡然增高,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上周新民晚报头版发表报道和微评,提出反思。笔者以为,这个话题很值得进一步讨论。

联想到前不久,出台的“闯黄灯从严惩罚”的交通法规也引起了一场风波。在这些事件发生后,不免使人思考公共政策的道德影响这样一项重大课题。对于公共政策,我们不仅要问在经济上和行政管理上是否具有合理性,而且也要问其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道德影响,甚至要问是否要建立或形成某种机制来评估公共政策的社会道德影响。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戴维·K·哈特说:“公共行政并非一项专业技能,而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的形式。”公共政策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因此,公共政策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诸环节上,必然会对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不仅要考虑某一方面的利益诉求,而且要考虑整体利益的需要,不仅要考虑经济价值和行政管理价值,而且要考虑道德价值。尽管房地产调控的公共政策主要属于经济范畴,但也应该考虑可能产生的道德影响。在几十元的离婚费用和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税费支出的“博弈”中,支付心理会更多地倾向前者,造成不良的道德影响。也许这并非制定政策者的初衷,但现在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完善决策制度。一些事关经济问题的公共政策在制订时,必须考虑请各方面的专家参加,其中包括一些伦理学的专家参加。必须通过有关思想道德部门的工作,对公共政策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进行认真评估。

当然,公共政策产生的道德影响是复杂的,不仅取决于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受制于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民众对政策的解读。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例如房价是当前社会热点。那些有住房“刚性需求”的家庭,往往是社会中下阶层的群体。在制定和设计相关公共政策的时候,考虑可能产生的道德影响,必然包含保护住房“刚性需求”家庭的内容。忽视了这一点,公共政策往往会产生消极的道德影响。

有些公共政策法规在内容上欠完善,也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公共行政部门的公信力,道德影响不佳。例如出台的“闯黄灯从严惩罚”的交通法规在法理上的严密论证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方面还有不足,引起了非议,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不应是关起门来搞几条规定,而是必须与现实“对话”,迈开双脚,到基层去走一走,了解实际情况。制定的公共政策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反复征求民众的意见,以便为公共政策更好地符合实际,从而产生良好的道德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公共政策的运行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关键环节。公共政策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执行,才完成了使命。执行力是现代中国公共行政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会对公共政策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道德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制定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的,一些公共政策并不完全有利于执行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执行者会采取消极的态度。例如公共政策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但一些网吧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没有严格执行规定,因此,不仅要把好制定和决策的“关”,而且要加强执行中的监督,实行问责制。

为此,应该建立公共政策道德影响的信息平台,记录公共政策执行的情况,为公共政策道德影响的分析提供完整的事实基础。大众传媒也应充分发挥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监督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