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朱令”十九年的疑案 十九年的法治伤疤(2)

【案例】“朱令”十九年的疑案 十九年的法治伤疤(2)

清华铊中毒女生家属苦等19年 公安部称1998年已结案

朱令铊中毒事件发生后,“谁是投毒者”一直是舆论焦点,然而19年来,投毒案始终悬而未破。

4月19日,朱令父亲吴承之称,这些年中,虽不断追问,但公安部门的回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更多

朱令中毒案续:当年室友孙维7年后再发帖澄清嫌疑

复旦投毒案发生后,朱令被投毒案再次成为网络上关注的焦点。4月18日,朱令曾经的同宿舍同学孙维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一个网帖,称“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以法。”这是继2005年底、2006年初孙维两次发布声明后,再次对自己的“嫌疑”进行澄清…【更多

【网友评论】

@我只是想知道名字最长可以有多长:#朱令#这件案子关注了很长时间,似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朱令的舍友孙维,再加上她强大的家庭背景似乎就是这货没跑了,但是我始终认为孙维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发表声明来为自己辩护,不符合正常情况。她现在身处国外,完全没必要在这个风口浪尖来发表任何言语。

@羽毛泡泡鱼:由现在的复旦黄洋中毒了解到94年清华的铊中毒,看到周令被害成这样,始作俑者逍遥法外,就因为犯罪者孙维家里背景深厚,所以一直没有侦破,谁是凶手大家心里都雪亮雪亮的。PS:跟寝室同学要搞好关系啊,真可怕的啊,都是被同寝室室友陷害的。。。

@对某些刺青着迷:#朱令铊中毒#现在翻看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仍然感叹万分,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其实我也认为孙维确实是真凶,只是或许没有直接的证据又或许她显赫的家庭背景,政治因素以至于这起案件不明不白的过了将近20年,可悲生不逢时,科技的落后,花了50多万连个病因都查不出来,比不上一盒40快的工业染料。

@耳可黑犬:孙维的出身、家庭背景不能成为干扰判断的因素。案件的关注焦点是——失窃的重要物证,那个杯子,为何会在她的床下被搜出?按理说她不会那么傻塞自己床下,应该会扔到垃圾桶里,所以是她来不及销毁证据?还是另有他人嫁祸于她?

@我是哈拿:我其实希望不是孙维,但因为其家庭背景及政治因素,可疑的地方实在太多,在未查明真相之前,我们有理由怀疑任何一个人,我还怀疑当年是宿舍集体给朱令下药的呢。

【媒体评论】

@叶文添:【身份】百度百科,朱令案唯一嫌疑人孙维(后改名孙释颜)背景:孙越崎(爷爷):曾任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朱丕荣(孙越崎女婿):曾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孙孚凌(孙越崎侄子):历任北京副市长、北京政鞋副主席、全国政鞋副主席。——如果,朱令和嫌疑人身份调换,案件也许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新京报评论:#新京报快评#【清华朱令案:不要让公众继续猜谜】19年前的清华朱令案再被舆论关注。昨天,被指责为投毒者的孙某发帖辩解。悬案无法安慰朱令及其亲人,更不能惩罚凶手,也不能证明被怀疑者的清白。清华还是警方,有责任出来说清楚,做了什么,为何没能侦破,还有无侦破可能。朱令案不应继续让公众猜谜。

10万人白宫网站签名要求驱逐朱令案嫌疑人

2013年5月3日,美国白宫网站上出现关于朱令案的请愿。至5月6日16时04分,朱令案白宫官网请愿量突破10万人。按照美国的相关规定,签名人数达到10万人,白宫就要进行回复。

请愿发起人在白宫网站上写道:清华大学学生朱令于1994年、1995年遭人两次蓄意用致命化学物铊下毒,由此导致其终身瘫痪。有迹象显示其室友孙某有作案动机,而且有机会获取此致命化学物……也有资料显示孙改了名字并通过婚姻造假进入美国。为保护我们公民的安全,我们吁请政府开展调查,并将孙驱逐出境…【更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