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蒙古发展定位和路径(3)

论内蒙古发展定位和路径(3)

摘要: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是十八大精神与我区发展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进一步明确了我区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落实发展思路,劳动力能力提升是核心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工程,园区转型升级是主导工程,农牧民组织化是基础工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工程。

(六)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就县域经济发展来讲,“三个着力”是三位一体推进。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应立足于城镇化,通过着力发展县城特色经济来强化县城的产业支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牧区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来带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增强县城的龙头作用,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七)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是我区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内生活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而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前提是着力提升发展主体的素质能力。应坚持“三个平等”、完善创业政策、创造创业条件、营造全民创业良好环境的同时,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全民创业能力。

(八)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发展思路的灵魂。坚持富民优先,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在挖掘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潜力的同时,应结合建成“五个基地”,更多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以改革勇气和智慧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更多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核心、维护人民利益为重点、实现人民共享为宗旨、增进人民幸福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

落实发展思路的重点工程

(一)实施劳动力能力提升工程。人民群众是落实我区发展思路的主体。应立足于让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广泛开展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条件。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工程。建成“五个基地”、推进“三个着力”,打造内蒙古经济的升级版,创新驱动发展是强大动力。应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实施重大专项,突破技术瓶颈,促进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

(三)实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建成“五个基地”靠工业,推动工业转型靠园区。发挥我区工业集中于园区的优势,依托工业园区推动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约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园区生态化转型促进工业升级。

(四)实施农牧民组织化推进工程。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牧民转产转移就业,提升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

(五)实施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程。立足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双二元结构”,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落实发展思路,劳动力能力提升是核心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工程,园区转型升级是主导工程,农牧民组织化是基础工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工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