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9岁的江苏人刘波在宁波市委组织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宁波市管副职预备人选公示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代表他在20位年轻的市管副职预备人选中占得一席之地。
过去的40天里,对这20位年轻人而言,无异于一次奇幻漂流。在层层筛选之后,他们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群体中脱颖而出。
对拔苗助长说不
念书时,刘波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毕业进入宁波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作。这份工作属于“体制外”,基本上与体制内零流通。
让他重新有机会选择的,是这次“优苗选育”的探索。
今年3月,为了给下次换届提早发现、培养、储备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预备人选,宁波市委组织部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预备人选,选拔20名“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100名左右“85后”县(市)区管副职预备人选,并首次向体制外人员特别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员敞开大门。
“单纯面向体制内的干部选拔,范围较窄,每次换届,都遇到优秀年轻干部难找的困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威平很坦率。在他看来,很多时候为了满足年龄结构化的要求,经验、能力相对欠缺的年轻人只能先上了,“这次我们尽可能把选拔面放宽,打破身份、区域限制,让更多有才干、有抱负的年轻人有机会展现自我。”
此次报名人员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占一半。其中,报考市管副职预备人选中,约有30%来自企业。
这些预备人选即将面对的,是一系列系统的培训以及一线岗位真枪实战的锻炼。“提前选拔,就是为那些资历相对尚浅、经历相对单一的‘80后’干部,搭建平台,系统培养。”在市委组织部的谋划中,这20名年轻人将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由单一的结构化配备向结构与功能并重转变。
对这批年轻人,组织部门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出”。对经实践检验,不具备领导干部条件及不宜继续作为预备人选的,及时调整;对在专项考核和竞争性选拔中发现的优秀年轻人才,及时补充进预备人选库。
对裸官报考说不
宁波市发改委主任科员冯群科这次没有进入公示名单,但选拔的公开、公正让他印象深刻,“选拔前,市委组织部通过媒体,就报名资格条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这是以前没有的。”
“年轻干部选拔,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网上意见征询,就是希望公众参与到选拔的规则制定中来,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宁波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胡虎森全程参与这次选拔工作,征求意见共收到邮件101份,微博转发评论410条次。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都在方案完善和实施中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