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想说爱你不容易(2)

群租,想说爱你不容易(2)

群租房引发的火灾,同样屡见不鲜,并且一发生,往往就是群死群伤的惨剧。

今年2月,我省就发生两起与出租房相关的火灾:23日,温岭市一出租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20平方米,造成8人死亡、两 人受伤;28日,乐清市盐盘街道一出租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270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

治:禁不了,疏为先

“如果不走进房间,你绝对想不到在高楼耸立、外表光鲜的沿江小区内,竟存在这样一种光景。”在杭州闻潮派出所民警陈良成为管区民警之前,有800多户群租房的多蓝水岸小区,也是乱象丛生——群租房管理混乱,房间多、人员杂,安全隐患多,经常发生火灾、盗窃等事件。

“我们要保证小区其他业主的安全及生活环境,也要体谅租住者的实际困难。”陈良说,群租者的境遇其实也让人同情,工资只有那么一些,房价却那么高。他们总要过日子,不可能拿出所有钱租房吧?“我们不赶他们,不嫌弃他们,只是规范管理,让群租合法合理又合情地存在。”

如今的多蓝水岸小区,已完全变了样。去年3月开始,闻潮派出所开始对多蓝水岸小区进行整治,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防体系,规定凡在多蓝水岸内出租房屋,都需实地核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管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保安等成立专门小组,对辖区内出租房屋排查走访。

记者看到,闻潮派出所自主开发社区智能警务平台上,所有住宅小区的住户信息、案件信息、民警回访记录等都能直观显示。

群租房多的小区有一个特点,流动人口量大、住所变更周期短、变更报备主动性差。为解决这个问题,闻潮派出所联合小区物业,改造“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把门禁发放与暂(居)住证办理挂钩,一人一卡,实名登记。

闻潮派出所和小区物业、业委会还独辟蹊径打造起群租样板房。走进梦琴湾小区一间群租样板房,厨房被“整理”出来,客厅不住人了,过道变宽了,房间亮堂了,煤气罐不见了,电线、网线埋进墙面了,用于隔房的易燃木板或石膏板被耐火防火的“轻质砖”代替……

此外,群租房进出口都装有摄录一体摄像头。房东介绍:“群租的人一般不关门睡觉,老是丢东西,他们不高兴我也麻烦。有了摄像头,小偷就不敢轻易进来了。”租户小陈则直言,装摄像头,肯定有隐私被侵犯的担忧,但考虑到群租房进出的人太多,太不安全,现在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房东可根据意愿,交给物业或派出所一把外间房门备用钥匙。“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万一群租房里发生事件,我们可以及时介入,而不需等房东赶来。”陈良介绍,很多房东和承租房子出租的二房东并不住在小区里。

据了解,经整改,闻潮派出所辖区出租房的盗窃案,年初至今的发案数同比下降59%。

盼:多廉租,少群租

闻潮派出所的探索令人称道,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群租房乱象,离不开法律的健全规范。

今年初,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一开始修订,就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对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路江通坦言,群租不仅是听证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街谈巷议的热点和难点。大家都寄希望于在物业管理条例中对群租进行立法规范。但对这一热点现象,我们要冷静思考。群租现象有两面性,一方面影响了小区环境和原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成本。对群租的治理要综合进行,涉及社区管理、社会治安、廉租房建设等各个方面,应另行制定专门规定规范群租行为。

不过,路江通介绍,对群租问题,此次的修改二稿中也作了一些回应:规定“业主可以在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或者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单套住房出租的人数限制及人均面积标准”。这样规定的好处是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业主委员会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提起诉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全体业主的利益,缓解部分群租现象。

“既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我们该住哪儿?”采访中,很多群租者直言,若不是经济窘迫,没有人会选择恶劣而不安全的蜗居、蛋居、鼠居,也没有人喜欢被邻居们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甚至被驱离。

“幸福是因为有个容身之所,辛酸是因为只能在这样狭小、拥挤的地方容身。”不少网友指出,群租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这是低收入群体在自发地寻求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最合理比例,是一种生存的本能。

有调查显示,87.0%的人认为群租房是“人员混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难以保证”,但只有28.1%的人认为该取缔,有81.1%的人表示,群租是低收入群体的无奈选择,71.8%的人强调“不能忽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和生存权”。

杭州市物业管理协会负责人也认为,群租现象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应以一种更开放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居住者和这种居住形式,不应只是简单地驱离。

多建廉租房,才能真正减少群租房,这是很多专家和网友的一致看法。他们认为,应保证不同种类的廉租房建设数量,增加社会供给,起到减缓高房价对低收入人群冲击的应有作用,并尽可能地惠及流动人口。比如规划建立小面积、适应群租者实际需求的廉租公寓,提供给流动人口中的中低收入者居住,从而在根本上抑制群租现象。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但凡经济条件许可,没有人愿意选择与很多人群居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空间里。突击取缔和整顿只能暂时“消灭”群租,只要有人口流动、有新毕业的大学生、有低收入的打工族,群租就又悄悄萌发。低收入人群面对高房价,最终选择群租,管理者应当尊重这些人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