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拷问道德(3)

诚信档案拷问道德(3)

摘要:在台州市黄岩区,组织部门建立了党员干部道德诚信体系,3.6万名党员干部都有一份个人道德诚信信息档案,并接受量化考核。记者在王林洋村的“道德档案”上看到,除了杨某以外,还有3名党员因为醉酒驾驶、赌博以及违反财务纪律等原因分别被列为“D级”。

“他不是不想还,是根本就没有能力还。”镇党委组织委员於一敏说,老屠家里本来就穷,老伴由于中风住院,他自己也因为肠癌动了手术,已经向亲戚借了5万元看病,现在哪里还有钱还债?

“老屠的人品大家都说好,因为借钱未还道德诚信被降级,是不是严了点?”对此,很多村民感到遗憾和惋惜。此外,道德诚信信息评估细则中关于日常生活中“交通违法”、“家庭和睦”等加扣分项目,也引起大家关注和讨论:“有时候是不小心闯红灯或者超速,是不是道德问题?”“家庭和不和睦,夫妻关系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怎么衡量?”……

对此,区委组织部和区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办公室密切观测社会反响和群众挑刺,并就信息征集范围、评判标准等及时进行调整,努力保证道德诚信信息征集和评判的科学性。

“有句话说:党员不党员,就要不一样。党员在道德诚信方面,必须要比一般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做得更好。党员做好表率才有威信,党组织才更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喻鸿彪还表示,加分扣分不是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对党员干部道德诚信的制约和引导。虽然道德的量化本身就是个难题,如何更加科学地对道德诚信进行评判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道德诚信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但是党员干部道德诚信体系的探索很有意义。

接下来,黄岩区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真正让党员的道德诚信“看得见、比得好”,传递更多“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进一步树立起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好口碑、好形象。

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徐仲仪:台州市黄岩区试行建立党员道德诚信体系是一项有益探索,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省委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要求。这一创新实践,把握了当前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方向,选择党员队伍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有利于以党内诚信带动社会诚信;贯彻了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要求,将党员道德诚信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有利于解决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难题;丰富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积极推进党员占领道德诚信高地,有利于党员干部在构建社会良序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