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在世界经济还没有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了7.8%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虽然保持着较为理想的增长速度,但也存在不少需要清醒认识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压力空前加大,创新不足。正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世界经济尚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中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周期中有快速发展的阶段,有相对调整的阶段,甚至有危机的阶段。引领经济周期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主要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推动产生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西蒙·库兹涅茨指出,在许多工业中,在某个时期,基本技术条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当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发生时,一个时代就开始了。新近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被称为知识经济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的巨大引领作用。目前世界经济迟迟没有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迄今没有发生具有经济价值的重大创新无疑是重要原因。

世界经济态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很难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既有的发展模式对外需有着特别的依赖。因此,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积极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占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我国经济进入了产业空间相对饱和、资源环境压力很大、不创新就难以发展的阶段

我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改革开放使我们了解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很多产业如家电、汽车、服装等,我们只要按照已有的产业发展轨迹照着做就行了。加上最初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资源环境的压力,有着丰厚的劳动力红利,而且国内生产总值盘子小,因而很容易提高经济增长率。这也是我们的后发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源环境压力已非常大,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各种产业相对饱和,跟在人家后边做的时代正在过去。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到了创新的前沿,到了不创新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创新就难以发展的阶段。

应该看到,虽然我国产业空间相对饱和,但产业层次提升的空间很大。只要上升到新的产业层面,就可以实现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经济是大而不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转变,在新的层面打开新的产业空间。

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把一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模仿—创新—世界知名品牌。我国很多产业还处于第一阶段,自主创新不够,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不多。还可以把一个产业发展分作三个环节:第一是研发,第二是制造,第三是品牌经营。我国相当多的产业承接的是制造环节,附加值不高,研发和品牌经营环节大多不在我们这里,有实质性突破的知识产权产品不多。就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知识产权产品占比很高,还包括文化产品、现代服务以及精细制造等。我国的知识产权产品不多,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占比较低,大量的是制造业产品,相当多的还处于附加值不高的低端。

与“大”相比,强的标准应当是:将一些产业提升到产业链的高端,有品牌、有核心技术、有产业话语权;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够摆脱资源依赖;产业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在遵循效率原则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由大到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由大到强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坚持质量、效益与速度的统一,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不少先行发展的国家也都进行过这样的调整。战后日本经济曾经有过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日本进行了调整。韩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美国上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产业的调整,产生了后来的新经济。总的看,调整的结果是质量上去了、层次提升了,经济发展更成熟了。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们应当摆脱单纯的“速度情结”,积极面对必须进行的调整。

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既有的速度型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结构失衡,如内需和外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失衡、农业相对薄弱等。在当前变化了的条件下,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此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是:既依靠外需拉动,更依靠内需拉动;立足于扩大消费需求,投资服从于消费;立足于创新驱动,特别是市场行为的创新驱动;立足于公平正义,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立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