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兴国之光”变为“圆梦之光”——三十一论中国梦

把“兴国之光”变为“圆梦之光”——三十一论中国梦

摘要:实现梦想的征程,必然有所付出、有所坚持。而好的作风,是梦想成真的重要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革命战争年代的“兴国之光”,作为一种巨大精神力量,正成为照亮实现中国梦征程的“圆梦之光”。

实现梦想的征程,必然有所付出、有所坚持。而好的作风,是梦想成真的重要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革命战争年代的“兴国之光”,作为一种巨大精神力量,正成为照亮实现中国梦征程的“圆梦之光”。不管在什么时代,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拥护你、追随你;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反对你、疏远你。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他看到一种令他惊异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林伯渠戴着断了腿的眼镜……从这些革命家极其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并说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披肝沥胆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艰苦奋斗的梦想。在革命事业肇始之际,在我们党还处于幼年成长时期,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中,与为实现崇高理想相伴而生的,就是今天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这些被描述为“兴国之光”的优良作风,既是革命先辈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梦想的过程中所积蓄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党我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江西省兴国县,一首土地革命时期创作的民歌被传唱至今:“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当时,苏区干部与群众一道吃“包包饭”,着草鞋,穿粗布衣,和群众一起开荒种地,熬制硝盐,打井抗旱,修桥铺路,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些为群众耳闻目睹的事实,这些为了理想而不顾身的优良作风,使广大群众真正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希望,使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创造了光照千秋的辉煌业绩。抗战时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花800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毛泽东请他吃的却是战士们种的蔬菜。强烈对比之下,陈嘉庚感慨:“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有人说,共产党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延安作风”打败了“南京作风”。

光荣与梦想,往往与优良作风如影随形。“兴国之光”所反映出的优良作风,从表面看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展现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实质反映的却是胸怀天下的宏伟志向、救世济民的大爱情怀,这是我们党面对艰难困苦不气馁、身处逆境不自弃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正是 “兴国之光”所迸发出的巨大正能量,使我们党在与中外反动势力一次次浴血拼杀中,始终保持了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和所向披靡的英勇斗志,屡克强敌而无往不胜。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面对快速发展的纠结、社会转型的压力、崛起引发的疑虑……中国梦的航船越是接近梦想的彼岸,越是可能有不期而遇的风浪,越要提防各种潜在的暗礁。当前,“四种危险”、“四大考验”现实而尖锐地摆在全体党员面前,一些不良风气正在侵蚀党的肌体,一些腐败现象正在损害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当梦想照进现实,如果人民群众发现党的形象被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所玷污,就会对中国梦的实现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党要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净化政治生态,清洗腐败污垢,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使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