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三原则表面上看似乎非常光鲜,魅力十足。但是,无论是对美的积极主动外交,还是价值观外交,实施过程中连连受挫,并未结出累累硕果。对华战略外交虽尚未实施,但也可基本断定难以收获多少。安倍三原则之所以实施起来步履维艰,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有:
一是出发点过于狭隘、目的性过于功利。安倍制定上述三个外交基本原则重要目的就是要拉拢别国,牵制和围堵中国,专一为本国利益服务。例如,对美国开展积极主动外交的目的,主要是把美国拉下水或曰“绑架”美国,让美国切实协防钓鱼岛,这一原则落实的前提必然是要极大地破坏或损害中美关系,如此外交方针怎能得到与中国经济合作密切的美国不遗余力加以配合?再如,安倍开展价值观外交,专门选择与中国有矛盾和纠纷的一些周边邻国,通过给予一些贷款和技术援助等小恩小惠拉拢关系,挑拨它们与中国的关系,逼着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选边站。这种外交原则目的性十分暴露,功利性十分强烈,反而引起这些小国的反感和担心,因此安倍访问东南亚国家所到之处就出现了“人走茶就凉”的现象。
二是内容过于空洞,对华战略外交缺乏实施的真实意愿和切实行动。安倍上台100多天,抛出外交三个基本原则。对这些外交政策,许多尚未经过反复讨论,在没有细化、深化和具体化的前提下就展开外交活动,不可能不失败。而对华战略外交,尽管提出来已经是6年多了,但是依然没有定义,没有实现目标的线路图,只是从口号到口号,从目标到目标,很难贯彻落实。更重要的是,安倍上台后并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真实意愿和实际行动,在钓鱼岛争端上不降温,反而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些举动注定日本所谓的对华“战略外交”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