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本领(3)

增强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本领(3)

加强学习是端正学风、改进党风的要求

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莫建成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全党同志务必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热切动员,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端正学风,改进党风,进而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通常我们都说,当今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这个“底”并不是真正的“底”,真正的“底”是学习。学习才是最本质的竞争力,“古之圣贤者,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更何况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新的学习时代。兴学则强,强学则胜。如果联系日常工作和生活,对当前党员干部作风状况进行一番考究,就不难发现,作风上的过失,归根结底是学习上的缺失。可见,加强学习不仅是通达上进的阶梯,同样也是正风改过的基石。这是因为:

其一,学习能明白“自己是谁”。无知者无畏。当前总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知道自己是谁,更遑论为了谁、依靠谁;更有甚者,沦为阶下囚,才悔恨自己是法盲。这些沉痛的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常怀敬畏之心,甘拜群众为师,永葆公仆本色。

其二,学习能知道“问题在哪”。问题是时代声音,也是实践平台。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和不断涌现的新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概括地说,就是要把求知于书本、求真于实践、求教于群众,作为学习道路上的“三驾马车”,在知与行的统一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上想问题、干工作、促发展。

其三,学习能弄清“圆梦靠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实践永无止境,学习永不结业。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由“学会”转到“会学”,由“教学相长”转到“学用相长”。当前,特别是要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使之真正成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当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影响了读书学习效果,对此应予高度重视。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并反复提示:

好学才能上进,正风务必强学。 [04]

学习理论要认识规律性、把握时代性、注重实践性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尹汉宁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以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把握“三性”上下功夫。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规律性就是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这一历史进程,标示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在近代中国面临生死存亡考验之际,仁人志士们曾经进行过多种选择,反复试错的结果是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然后,我们从学习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再到摸着石头“走自己的道路”,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各种代价。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包括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我们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中国道路探索的历史逻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在系统学习和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其精神实质,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根据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政治保证、外部条件、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系统把握上下功夫,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同时,“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起来。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既是我们的信仰信念的支撑,又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通过学习,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要靠行动来体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论的彻底性源于实践的彻底性,而实践的彻底性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直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05]

重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彭清华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不掌握这些,你根据什么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呀?”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政治清醒、政治担当。

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前提是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政令畅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全党行动的准则,是党的生命,也是全党的大局,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这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情况下,更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不能为谋求地方、部门和行业利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弱化宏观调控效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是要推动发展。要努力在结合上做好文章、在科学发展上创出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大势走向,善于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赢得发展先机,甚至实现跨越赶超、后发先至。

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目的在于造福于民,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现在,中央为改善和保障民生出台了许多高含金量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政策一项一项、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下大力气改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释放政策的惠民效应。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现在群众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身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领导干部要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自觉坚持依法办事,自觉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实现施政目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努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06]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