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饭菜过剩”更不堪的是“权利过剩”

比“饭菜过剩”更不堪的是“权利过剩”

摘要:在公共场所进餐,有剩菜剩饭习惯的人要小心了,你可能因此受罚。对剩菜剩饭行为制定处罚办法看似小事好事,可是,人们对“权力过剩”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基于这种警惕,对于相关部门的这一冲动必须明确地说“不”。

在公共场所进餐,有剩菜剩饭习惯的人要小心了,你可能因此受罚。昨天,从市文明餐桌行动领导小组会上传出信息,武汉将对宾馆、饭店、餐馆、学校食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剩饭剩菜行为制定处罚办法。(5月29日《武汉晚报》)

看起来,此举旨在促进节约,是好事一桩。有市民就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出台处罚办法会带动市民打包剩饭剩菜,不仅促成节约的风气,也避免了不良老板将剩菜剩饭再拿出来卖。不过,市民忽略了的是,此举已经显出公权的越界,实际上是为了防止“饭菜过剩”而暴露了“权力过剩”。

浪费当然是不应该的,但对于浪费的情形还需区别对待。诸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具有公职身份,出现饭菜过于浪费的行为,相关部门适当给予处罚确实并无不可。但是,普通市民就餐,花的是自己的钱,买来的饭菜严格意义上已经属于其“私人财产”,所以,对于他们的过于浪费行为或许可以从道德上不予积极评价,却不宜由相关部门来给予处罚,否则,就构成公权对私人财物处分的过度干涉。

如果人们默许这种规定,那么,今天是市民剩菜剩饭被视为浪费而遭遇处罚,今后就可能是市民穿衣服太名贵、住房太宽松、车辆太豪华、休闲时间太多等等,都可以被视为“浪费”而受到惩处。这会助长权力部门滥设许可、以罚代管的风气,遇到问题动不动就是“处罚”,必将给公共利益带来更多的伤害和隐患。如果容许相关部门制定处罚办法,那么,它们还可以借“执法需要”的理由,要求增加编制人员,打罚款等灰色收入的主意等等。而由于剩菜剩饭浪费的现象过多地点分散,事实上不可能做到每次都处罚到位,因此靠这种办法促进节约风尚作用非常有限。毕竟,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依靠权力处罚“罚”出来的。

对普通市民的剩菜剩饭行为给予处罚,不仅不合法,也没有必要。因为要防止铺张浪费还有别的办法,也只能依靠别的办法。比如,坚持推进公共财政透明,遏制公款吃喝之风,就能杜绝最大的剩菜剩饭浪费;加强对政府官员等公职人员的监督约束,要求他们带头勤俭节约,就能给普通市民杜绝浪费带来良好示范;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生活、健康饮食等资讯服务,帮助市民养成文明习惯,等等。在穷尽这些办法之前,给相关部门增加处罚剩菜剩饭行为的权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不努力转变管理职能,动不动就想要对市民处罚,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过剩”——有些部门权力太多、太大、太不受规制约束,远远超出它履行职责的必要,所以它才会有以罚代管、处罚市民的冲动。“饭菜过剩”令人痛惜,“权力过剩”则更值得人们担忧。因为“权力过剩”不仅降低权力的公共服务效能,更导致权力的滥用,积微成巨,构成对法治秩序和民众权益的潜在威胁。所以,对剩菜剩饭行为制定处罚办法看似小事好事,可是,人们对“权力过剩”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基于这种警惕,对于相关部门的这一冲动必须明确地说“不”。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