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的起源 

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是藏戏形成的基础:《西藏王统记》中记载:松赞干布在颁发《十善法典》时举行的庆祝会上,“令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牦牛,或狮或虎,鼓舞曼舞,依次献技。藏医著作《亚色》中对民间歌舞的形式也有记载;“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臣民们进行‘卓’、‘鲁’、‘谐’等文艺活动。‘卓’是戴面具的鼓舞;‘鲁’是只唱不舞;‘谐’是即唱又舞。” 当时的演员全是僧人,表演时有时配上诵经为伴唱,这就形成了哑剧性的跳神颂佛祈愿的新形式。早在西藏的苯教时期,被称作“仲”的口头神话、历史传说故事成为当时西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苯教已有专门从事说唱的故事师和歌唱家这种演唱形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他一些说唱形式,如“折嘎”( 意为吉祥的祝愿)、“喇嘛嘛呢”等对藏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藏戏的基础是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

藏戏的基础是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

责任编辑: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