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展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藏戏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该年四五月,扎西顿珠向人民政府递交报告,要求将觉木隆巴改编为政府领导下的艺术团体。获准后,他将流散西藏各地的四十多位觉木隆巴艺人找了回来,于同年八月成立了拉萨市藏剧队。同年十月一日,藏戏队以剧目《文成公主》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专业文艺团体献礼演出活动。1960年西藏歌舞团成立,藏戏团成为其中三个演出团体之一。
藏戏表演者
1962年,西藏藏剧团成立。到1966年,西藏藏剧团陆续上演了《文成公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诺桑与云卓》四个大型传统剧目和《苏吉尼玛》、《白玛文巴》的片段;创作了《解放军的恩情》、《幸福证》、《农牧交换》、《英雄占堆》、《血肉情谊》等一批中小型现代戏剧目。1980年年初,自治区藏剧团改编演出了大型传统剧目《文成公主》。同年五月,西藏自治区举办了首届业余藏戏会演,二百多位代表不同风格流派的藏剧演员演出了《卓娃桑姆》、《诺桑法王》、《苏吉尼玛》等传统剧目和《雪山小英雄》等现代剧。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藏戏的剧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高峰,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应用格言、谣谚和成语,甚至还在情节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华。藏戏和内地的戏曲剧种一样,在时代的变革中陷入了与现代艺术和娱乐形式争夺观众和演出市场的竞争局面。资金缺乏、剧团生存艰难、艺术人才断档、传统表演技艺失传、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各地藏戏发展面临的危机,急需制定规划对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剧种加以保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