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苦难求索

第二十二集 苦难求索

核心提示: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到了19世纪,欧亚贸易已从重商主义的自由交换进入殖民劫掠时代。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欧洲的中国茶税就从世纪初的100%降到世纪中叶的12.5%,中国的形象与中国的茶叶同时跌落。当年那位12岁的小斯当东成为国会议员后,在为保护鸦片贸易,是否应该对中国动武的表决中投了赞成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为民族复兴,几代中国人黑暗中的上下求索,由此拉开了大幕。

【短片】

1793年秋天,马嘎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因为拒绝向乾隆行跪拜礼,被长久地拒之于宫门之外。9月14日,在马嘎尔尼同意以谒见英王的单腿下跪的礼节觐见乾隆皇帝后,乾隆终于在热河行宫接见了他们。英国人希望以贸易的方式敲开中国的大门,但最终无功而返。

马嘎尔尼的副手斯当东将其出使中国的过程记录下来,编辑了《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斯当东12岁的儿子也随行,当乾隆得知小斯当东是使团中唯一会说中国话的人时,龙颜大悦,当场赐给了他一块翡翠和自己腰间一个绣有龙纹的黄色丝织荷包。

【主持人】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到了19世纪,欧亚贸易已从重商主义的自由交换进入殖民劫掠时代。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欧洲的中国茶税就从世纪初的100%降到世纪中叶的12.5%,中国的形象与中国的茶叶同时跌落。当年那位12岁的小斯当东成为国会议员后,在为保护鸦片贸易,是否应该对中国动武的表决中投了赞成票。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为民族复兴,几代中国人黑暗中的上下求索,由此拉开了大幕。

(推出片名——第二十二集《苦难求索》)

【短片】

1841年5月,被后世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因为广东战败、朝廷主和,被道光皇帝充军伊犁。途中他取道镇江,交给老友魏源一本自己写的《四洲志》和有关外国资料,嘱托魏源撰写一部反映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海国图志》。1842年,在屈辱的《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50卷的《海国图志》出版了。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魏源说:“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861年1月,晚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搞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主导的救亡探索,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主持人】

在洋务运动中,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引人注目。李鸿章先后从英国、德国的船厂订造25艘军舰,组建了一支有官兵4000余人的舰队,并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然而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

【短片】

1895年2月11日夜,刘公岛上的海军公所军帐内,上演了悲壮的一幕。时年59岁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拒绝日军劝降后,收到了陆路增援无望的密报。入夜,丁汝昌服鸦片自尽,在经历了一夜的痛苦折磨后,于第二天早晨7点钟离世。至此,甲午海战以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告终。

1900年夏末,已是风烛残年的李鸿章,从广州北上,再次受命与入侵京城的八国联军议和。1901年9月7日,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签字回来后即大口吐血,两个月后,积郁而亡。临终前,留下遗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数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条款等总数达数百个之多。

【专家访谈】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当时中国人在思索,为什么中国被列强打败。他们把目光首先投向打败中国军队的坚船利炮。于是,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带动军事工业和其它工业。使中国强大起来,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当时的中国人看到我们不但在器物层面落后

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落后。这时候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学派走到了历史前台,他们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中国强大起来。

【主持人】

要救亡,必须改变祖宗之法。新一代的年轻改革者登场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开始了。然而,这一次,改革者看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

【短片】

1898年9月,一道凶兆毕露的简短诏令刊布于世。它仅有寥寥九个字:“帝遇疾,皇太后复训政。”

9月28日,宣武门外菜市口人头攒动,午时三刻,刽子手挥刀砍下了“戊戌变法”六君子的头颅,也打碎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临刑前昂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短片】

在戊戌变法失败3年后,慈禧不得不推行比康梁更加激进的改革——公元1901年1月30日,因避乱从京城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出人意料地发出一道谕旨,宣布实行“新政”。

1905年12月19日下午2时,大清国出洋考察西方宪政的航船启航。

【主持人】

1908年8月27日,在慈禧太后离世前3个月,《钦定宪法大纲》和《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事宜谕》一同颁布。她之所以同意了“立宪”,是因为听人说,立了宪,皇权就可以“世袭罔替”。

【短片】

清廷主导的九年预备立宪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全国几千名立宪派党人、十余万旧士子和留学生、几十万绅民、十余个省份都卷入了“速开国会”的全国大请愿运动。摄政王载沣发布上谕,将开设国会的时间,提前到宣统五年,也就是1913年。全国的立宪党人都在幻想着如何分享即将获得的政治权力。

1911年5月,众所期盼的责任内阁率先出台了。然而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史称“皇族内阁”,一时举国哗然,群情鼎沸。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改良道路是一条死路。醉心于君主立宪的梁启超痛心疾首地说,“宣统五年”,将成为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年号。

【主持人】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失败,是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它两面受敌,一方面触动了顽固势力的利益,因自身弱小被其剿杀,另一方面又无法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在与革命的赛跑中被抛弃。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短片】

就在改良逐渐破产的时候,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更新一代的革命者破茧而出。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亚洲诞生了!然而,实力派人物袁世凯很快就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华民国看似有国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有选举,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手中。

【短片】

那天晚上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如果子弹不曾射出,那么宋教仁将穿越夜色,在晨曦中抵达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带领刚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的国民党议员,出席首届国会,实现他政党政治的梦想。

1913年3月20日夜10时45分,上海北站,当32岁的宋教仁快要走进站台时,突然,一连三声枪响,宋教仁晃了一下,倒在血泊之中。

孙中山为宋教仁题写了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公民”与“宪政”是宋教仁为中国找到的新路标,但终将成为困扰一代人的弈局。时人感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一场貌似轰轰烈烈的共和试验,犹如北京宣武门维多利亚样式的民国议会大楼,在目睹了持续十年的争论和冲突后,最终只成为一座建筑遗产。

【专家访谈】

中国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了,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最终也失败了,中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中国今后的路怎么走,中国的先进分子在苦苦探索。就在这时候,爆发(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解决中国的问题。

【主持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它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看下集《开天辟地》。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